中州雅語客家話|-汉语活化石“客家话”!,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中州雅語客家話|-汉语活化石“客家话”!,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文章图片
“五胡”的概念 , 最早出自《晋书》 , 是指我国东汉末年到晋朝时期由西方迁至而来的羯族、鲜卑族、羌族、氐族、匈奴等外族人 , 他们在西晋末年趁着“八王之乱”结成联盟 , 大肆入侵中原后 , 陆续建立起16个强弱不等的政权 , 并且对汉族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 “五胡乱华” , 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 , 使得中原汉人几近亡种灭族 。
中州雅語客家話|-汉语活化石“客家话”!,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文章图片
八王之乱形势图
晋朝太熙元年(公元290年) , 晋武帝司马炎驾崩 , 白痴太子司马衷(290——307年在位)继位 , 史称晋惠帝 。 随后 , 在西晋中央内部 , 杨骏主政 , 贾后乱朝 , 在一系列内外矛盾综合激化之后 , 西晋王朝终于爆发了八王之乱(291──306年) 。 在长达16年的时间中 , 中国北方遭到了严重的战争破坏 , 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 民不聊生 , 此时的西晋王朝已经逼近灭亡的边缘!
光熙元年公元306年 , 东海王司马越 , 陆续消灭各路诸侯王势力 , 主政中央 , 这才彻底结束了八王之乱 。 随后 , 司马越毒死晋惠帝司马衷 , 改立司马炽(307——311年在位)为帝 , 是为晋怀帝 。 而此时 , 北方各少数民族乘机入主中原 , 相继起兵武装反抗西晋王朝的统治 , 史称“五胡乱华”!
中州雅語客家話|-汉语活化石“客家话”!,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文章图片
唐代诗人张籍 , 就有一首诗《永嘉行》 , 来描述当时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的:
《永嘉行》
黄头鲜卑入洛阳 , 胡儿执戟升明堂 。
晋家天子作降虏 , 公卿奔走如牛羊 。
【中州雅語客家話|-汉语活化石“客家话”!,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紫陌旌幡暗相触 , 家家鸡犬惊上屋 。
妇人出门随乱兵 , 夫死眼前不敢哭 。
九州诸侯自顾土 , 无人领兵来护主 。
北人避胡多在南 , 南人至今能晋语 。
中州雅語客家話|-汉语活化石“客家话”!,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文章图片
永嘉之乱后 , 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汉族 , 纷纷流亡出大谷关、轘辕关 。 避难从黄河流域 , 大规模进入长江、闽粤及珠江流域 , 史称“衣冠南渡” 。 南迁的这大批中原汉人中 , 不少人后来成为了 , 现在我们所说的“客家人” 。 也因为这次避难南迁 , 完好的把中原文明 , 意外的保留了下来 。
所以 , 今天在南方的闽南话、客家话、潮州话、白话、吴语、徽语等等方言中 , 它们或多或少 , 也都还保留了很多那时古汉语的成分 。 宋朝的官方字典《广韵》 , 是以当时的开封话为标准音所写 , 现在用普通话已经对不上了 , 而用南方的一些方言 , 仍可以对应绝大部分 。
中州雅語客家話|-汉语活化石“客家话”!,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文章图片
八王之乱后衣冠南渡 , 中原人士大量进入福建(福建的地名冠以晋字的很多 , 如晋江、晋安) , 这和山西的晋城 , 晋阳 , 晋水等大量晋字地名命名同出一源 , 面食 , 油炸食物也是从山西故地晋人带去福建的 , 扁食在客家话指云吞 , 在晋语指饺子 。
据悉 , 与现代晋语的语音结构 , 发音声调溯源 , 最为接近的是客家话 。 与北方官话 , 除共用一部分词汇以外 , 和客家话的发音声调相同相近比例 , 都远远超过相邻的任何官话 。 客家话与晋语 , 是保留唐宋两代语音特点最多的两个汉语方言 。 除了各自演化出的一些口头日常用词以外 , 发音基本上很接近 。 山西有的人 , 在听到客家话的广播 , 居然也能听懂大部分 , 要不是客家话有部分日常字词作梗 , 几乎全盘照收 。 可见 , 客家人在靖康之难之后 , 一路的艰难迁徙 , 还是大量保留了原来的发音方式和语气 , 不愧为“沟通南北汉语的活化石”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