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建设澎湃“中国动力”

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 , 东至上海 , 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 。 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 , 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 , 全长4200千米 , 堪称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 。

2015年6月 , 上海实现城市管道燃气的全天然气化 。 自此 , 上海居民的换煤气罐成为历史 。

让上海居民生活发生改变的就是西气东输工程 。 本世纪初投产的西气东输管道(一线)工程以及此后相继建成的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及四线工程堪称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 这些超级工程打通了天然气产地与目标市场之间的鸿沟 , 并将全国不同地区的天然气管道联结成一张互联互通的巨大网络 , 构成了“气化中国”的能源大动脉 。

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

20年前 , 天然气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事物 。 如今 , 作为一种清洁、实惠的燃料 , 天然气已进入寻常百姓家——160多个城市用上了天然气 , 西气东输为此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

上世纪末 , 中国石油在塔里木盆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2万亿立方米 。 2000年2月 ,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决策 , 启动西气东输工程 。 2002年7月4日 , 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 。 2004年12月30日 , 西气东输全线商业运营 。

西气东输工程以塔里木盆地为主供气源 ,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 , 形成横贯我国西东的天然气供气网络 , 打通了能源大动脉 , 将天然气送到全国各地 。

随着下游市场对天然气清洁能源需求迅速增加 , 西气东输于2005年3月启动了西气东输增输工程建设;又于2007年启动了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 建成多个国家互联互通重点工程 。

按照国家“一带一路”部署和总体规划 , 我国又加快了与境外油气管网的连接 , 构筑了“西气东送、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南气北上”的四大天然气战略通道 , 铸就了一条横贯海内外的能源巨龙 。

打通能源大动脉除了要解决能源分布不均和长途运输的问题 , 更关键的是要解决我国能源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 截至2019年8月1日 ,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运营的12294公里管道 , 累计实现管输量4920亿立方米 , 折合替代标煤6.39亿吨 , 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提高近2个百分点 , 对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

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

6月底 , 西二线广州压气站、醴陵压气站和西三线中段中卫联络压气站3座智能站场建设圆满完成验收 , 实现了管道数据由零散分布向统一共享转变、风险管控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运行管理由人为主导向系统智能转变、资源调配由局部优化向整体优化转变、站场信息化系统由孤立分散向融合互联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