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里有料|宋朝时期的科举考试有多完善?有许多制度甚至沿用至今( 二 )
这个反对声音确实让宋真宗犹豫了一会 , 可当时没有比这个办法能更好的扼制不良风气 , 因为改卷主观意识太重了 。 最后在实行了一段时间之后 , 这个糊名制度被认为是最公平的方法 , 有基础有才学的人临场发挥怎么会太差呢?
当然 , 也有人利用在卷面上做记号给考官暗示 , 毕竟当时在朝为官 , 拉扯几个自己的学生进入仕途 , 对有名望的人来说是很简单的 , 因此后来宋朝又想出了个办法 ,
就是每次考完糊名之后进行编号 , 然后将试卷上的内容一五一十全抄一遍 , 所有的作弊手段都被销毁了 。
据说正是这个原因 , 才让苏轼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 , 欧阳修作为主考官的时候 , 学生曾巩是他的得意门生 , 欧阳修在阅卷的时候看到一篇极为出彩的文章 , 就认定出自曾巩之手 , 于是大笔一挥评了第一名 。
可是没想到拆卷的时候 , 发现这居然是苏轼的文章 , 当年的小插曲让苏轼顺利进入三甲 , 入了仕途 。 可见糊名制度确实是最公平的改卷方式 , 因此到现在一直被沿用 , 是有其无法替代的道理的 。
2、
议论文成为当红炸子鸡
相对于唐朝以前科举考诗词歌赋的做法 , 到了欧阳修时期 , 文风有了大改变 。 欧阳修本身就喜欢议论文 , 擅长写对时事进行有利辩解的文章 , 他认为读书人本身从小就是由诗词歌赋入门的 , 谁不会写几首诗歌?这有什么好比的?能够从书中悟出对国家有利的道理 , 这才是国家需要的人才 。
所以 , 小公爷齐衡落榜也是有原因的 , 因为他辞藻虽然华丽 , 文笔优美 , 但是没有自己的见解 , 从小养尊处优的他在议论文上明显就有了劣势 。
3、
抑制和鼓励
(1)
抑制
相比较隋唐时期的门阀世族之风 , 宋太祖一登基就采取了抑制政策 , 对于豪门世家的子孙采取二次考试的制度 , 也就是说 , 这些世家子孙或者是官员的孩子都要进行登记 , 参加科考之后 , 如果入围了 , 还要面见圣上再进行一次考试 。
这样难度大大增加 , 而且作为皇帝还可以根据当时的政治情况 , 对朝中得势官员的亲属采取抑制的措施 , 所以 , 对于有背景家庭的孩子想要考上就更难了 。
小公爷在当时的情况只落榜一次已经算是很好了 , 这也是为什么宋朝有些官员的孩子根本就没入仕途 , 这中间是有必然联系的 。
(2)
鼓励
宋朝对参加科举考试的边远地区学子采取补贴制度 , 来自其他省份的考生拥有一张入场券 , 在进京考试的途中可以免除住宿费、食宿费 , 一路补贴到京城 , 这燃起了成千上万贫寒学子的雄心壮志 。
这些远道而来的贫寒学子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力 , 让原本有家世优势的小公爷这样的豪门子弟竞争对手倍增 , 同时也给朝廷带来了更多有用的人才 。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创新和突破 , 宋朝的科学、经济才有了飞速发展 , 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科举制度是历史上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 小公爷那样的人才 , 面对这么残酷的选拔制度也只能更加努力 , 来年再战!
文章作者:大慧
【史书里有料|宋朝时期的科举考试有多完善?有许多制度甚至沿用至今】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 诺天高云淡|为何能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宋朝步人甲是什么兵种
- 小王唠嗑|魏国和蜀国各两人,吴国有四人!,宋朝所追封的三国名将仅有8人
- 看剧芬姐|就因为支持王安石变法,替皇室背了900年的黑锅,宋朝最冤枉的人
- 宋朝|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亡于内乱的朝代,300年内,没有一人造反成功
- 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欢乐|即便当了皇帝依然没忘记臣子本分,结局被迫自缢,他一心扶持宋朝
- 文史官V|宋朝自在文官的治国政策,维护统治的锋锐力气,文官之治
- 搞笑飞翔聊生活|赵匡胤手下的五虎将,全部得以善终,宋朝开国
- 明志谈生活|《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为什么却说“巴陵郡”?,宋朝明明没有郡
- 阿巡谈历史|是如何变成东汉和南宋的?,刘秀重建的汉朝、赵构继承的宋朝
- 文山说历史|一步登天,宋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龄青年,千挑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