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蚂蚁集团上市前夕,再获一枚金融牌照,价值何在?( 二 )


除了增资外 , 蚂蚁集团还通过与金融机构联合放贷 , 来曲线扩张杠杆倍数 。 根据最新披露数据 , 蚂蚁集团的消费金融业务规模达到了2万亿之高 。 不过 , 其中部分采取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联合贷款模式放款 , 减少了自有资金放贷规模 。 据其招股书披露 , 98%的信贷余额均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实际进行贷款发放 , 或已经完成证券化 。 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 , 花呗、借呗ABS存量规模可能超过1500亿 , 对应160亿的注册资本金 , 杠杆率还是比较高 。
万亿级别的联合贷风险也引起了监管的注意 , 7月底 , 央行对多家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 , 《通知》暂未对联合贷款的规模以及比例作出限定 , 但要求各银行统计消费类联合贷款业务的相关信息 。 其中 , 特别区分了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合作的消费贷款余额、不良率、以及平均利率和不良率、信用卡透支的不良率等 。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 , 央行的这一摸底动作正是出于对这么大体量业务的担忧 , “蚂蚁集团的杠杆实在太高了 , 在他们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之前 , 必须要降低杠杆和规模 , 以免发生系统性风险 。 ”
苏筱芮指出 , 蚂蚁集团原本从事的消费金融相关业务确实面临着舆论压力 , 主要矛盾聚焦于其杠杆率及业务过度集中的风险 , 消金牌照的获得对缓解这类风险具有重大利好 。 董希淼补充分析称 , 蚂蚁集团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主要价值在于 , 融资杠杆相比于小贷公司进一步放宽至10倍 , 对外融资渠道更多元且合规性进一步提升 。 随着小贷公司监管新规出台实施 , 蚂蚁集团可以借此将此前通过小贷公司的部分消费金融业务逐步转移到消金公司 , 增强业务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
【消费|蚂蚁集团上市前夕,再获一枚金融牌照,价值何在?】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熊润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