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安徽马郢:用“蝶变”让年轻人“归来”的村庄
:原题为_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安徽马郢:用“蝶变”让年轻人“归来”的村庄。
新华社合肥9月19日电(采访人员杭泽波、朱青)31岁的孙汉清说 , 五年前 , 马郢是村里年轻人都想逃离的地方 。
位于安徽省长丰县杨庙镇的马郢社区 , 曾经没有山 , 没有河 , 没有产业 , 只有让人们无法机械化耕作的丘陵 , 荒芜着无人愿意料理 。
“要路没路 , 要人没人 , 荒草丛生 。 ”孙汉清回忆说 , 没人能想到 , 这里距离省会城市合肥市区只有40公里 。
2014年 , 马郢418户村民中 , 建档立卡贫困户占了60户 , 成了省级重点贫困村 。 停滞的村庄、贫困落后的环境 , 彼时 , 孙汉清跟所有村里的青壮年一样 , 只想远离家乡 , 进城务工 。 人口曾超过1700人的马郢几乎只剩老人和孩子 , 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安徽马郢:用“蝶变”让年轻人“归来”的村庄】2015年 , 在时任马郢社区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钟宇的推动下 , 以“助学、助农、助村”为三大目标的公益项目“马郢计划”出炉 。 村民们没有想到 , 这个贫瘠村落的“蝶变”就此而始 。
“马郢计划”的雏形来自社会志愿者到村参与助学帮扶 。 他们帮助村里建起“儿童快乐家园” , 并带来了英语、机器人、马术、戏曲等多种公益课程 。 在给村里孩子们带来了自信和朝气的同时 , 这些志愿者们开始与钟宇进一步探讨 , 开发马郢的“田园优势” , 架起一座能让马郢走出贫困萧条的“桥梁” 。
“‘马郢计划’就是想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 打通城市与乡村的障碍 , 让城乡资源得到有效的互换和互补 。 ”钟宇说 。
马郢社区将“乡村”本身作为产品 , 由政府推动引入志愿者和高校等社会公益力量 , 组织专业社团 , 通过公益项目开始改变马郢 。
戏曲社团开设了可以体验地方戏曲特色的农家乐;园艺社团将荒废的民房改造成为文艺民宿;合肥师范学院的陶艺专家们成立了“知物柴烧”陶艺体验中心……杨庙镇政府同步整治村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渐渐地 , 马郢开始成为当地“网红景点” , “马郢计划”也随之升级 。 镇里进一步配合志愿者、高校及创客们的需求 , 开始将“马郢计划”作为品牌 , 进行全面包装设计 。 金融、政策奖补、宣传、客流、电商等全方位帮扶 , 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 马郢一扫萧条 , “活”了起来 。
融亲子教育和乡村生活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旅游项目 , 以公益、自然、农耕为主题的游学营地 , 文艺清新的咖啡图书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马郢流连忘返 , 越来越多的创客来到马郢扎根创业 , 越来越多的村民回到家乡发展 。 马郢再也不是“人人想逃离”的地方 。 81岁的村民孙瑞景说 , 他的两个儿子主动回到村里创业 , “因为被马郢的发展吸引回来的 。 ”
孙汉清就是在2018年返乡创业的 。 当时 , 杨庙镇政府、马郢社区和全体村民三方持股的马郢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刚刚成立 。
全民持股 , 年年分红 。 “我们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了养老保险 , 总共300多人 , 这是我们一直都想做的事 。 ” 合作社社长王义强说 。
孙汉清目前经营的农场仅旺季平均每天接待游客就达约100人次 , 他不但开办了农家乐 , 还发展了豆腐坊、萌宠乐园、亲子农耕体验等项目 。
“回乡的村民办了好多农场 , 有种草莓的、养龙虾的、养鱼的……”孙汉清说 , 目前马郢共有村外和村民创客24家 , 总产值1430万元 , 百亩规模以上种养殖农场6个 , 乡村旅游农事体验点4家 , 农家乐4家 , 2019年度共接待游客9万人次、带动村民直接增收近300万元 。
五年时间 , 马郢已蜕变为乡村田园综合体的创新样板 。 在马郢的脱贫建设中 , 返乡的村民 , 年轻的创客 , 各地的志愿者怀揣梦想汇聚于此 , 找到自己的价值 , 认同感和幸福感都不断提升 。
- 大学|最能让你佩服的大学室友?我舍友娶了我们的大学老师后不睡宿舍了
- 印度|印媒: 中国被我们冷落了!
- 电视剧|原创陪伴我们童年的莫小贝,居然快三十岁了,这么多年只差一个机会
- 新华网|纽约黄金期价19日比前一交易日上涨5.3美元
- 做你一辈子的蜡笔|西方为什么不假思索的污蔑中国?因为我们的这个错误!
- ZAKER|远比我们想的严重,法国大学校园性暴力多严重?一项调查报告出炉
- 七木呆瓜仙境|看着茫茫的水资源,却不能下手,班公湖旁的印度人:我们太难了
- 新华网|巴黎股市CAC40指数19日报收于4929.27点
- 新华网|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19日下跌54.33点
- 新华网|中企承建的沙特基建项目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