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我国从未改名的城市,名字用了3100多年,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二 )


02
中国成语之都
邯郸城还有一个特殊的外号:中国成语之都 。
发生在邯郸的、或是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非常多 , 像邯郸学步、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一言九鼎、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价值连城、胡服骑射、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窃符救赵、黄粱一梦等等 。
曾经有人统计过 , 中国历史上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多达1584条 , 2005年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 。
事实上 , 邯郸成语典故大多数都与赵文化相关 。
像毛遂自荐、脱颖而出、锥处囊中等成语 , 都是从毛遂自荐使楚这个历史事件中衍生而出 。 其他许多成语也都有类似情况 。 诸如将相和之于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价值连城 , 赵括被杀之于纸上谈兵、两鼠斗穴、狭路相逢等等 。
有人不免会有疑问 , 一般来说 , 成语典故的根源是先秦文化 , 其中尤其盛产成语的是春秋时代 。 赵国已经是战国末期 , 怎么会力压齐鲁、中原的文化名城 , 成为成语产量最多的文化地理单元呢?
这个就和赵文化的慷慨悲壮有关了 。
赵地自古盛产仁侠好义之人 , 其文化具有鲜明的重义轻利特点 , 赵文化相比僻处冀北的燕国文化 , 更具有浓郁而悲壮的色彩 。
秦国与关东六国大战数百年 , 其中最难缠的就是赵国 , 最惨烈的战争也是与赵国——长平之战 。
即使是被重创后的赵国 , 仍能激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 把匈奴打得服服帖帖 。 相比不战而降的齐国、战则拉胯的楚国 , 赵文化那种死不服输、宁可死也要化成山岳的豪气 , 令人肃然起敬 。 恐怕 , 这就是赵文化吸引人的重要原因吧 。
03
人才辈出的河北名城
支撑起文化的 , 必然是杰出的人才 。
邯郸地处华北平原腹地 , 又是黄河、漳河水道的交汇之处 , 土地肥沃、交通发达、城市开发极早 , 自商周以来至唐末五代 , 邯郸一直是北方经济发达地区 。 数千年经济领先 , 使得邯郸文化昌盛 , 人才辈出 。
他们中 , 有主张胡服骑射 , 并被尊为古代改革开放、变法图强先驱的赵武灵王;有诸葛亮每以自比、与管仲齐名的大将乐毅;有对孔子思想进行批判继承的大儒学家荀子;有为《诗经》作注的毛苌;有以“白马非马”的唯心主义诡辩论而闻名的思想家公孙龙;有善于“自荐”的毛遂……
除此之外 , 邯郸还有很多亮点 。
几乎每一个时代 , 邯郸都会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 它包括新石器时期的磁山文化 , 春秋战国时期的赵文化 。
东汉末年 , 建安七子中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 虽说不是土生土长的邯郸人 , 却在邺城一手打造出昌盛的邺城文化 , 邺城三台傲视北方 , 曹植一首《铜雀台赋》技惊四座 。
北朝东魏、北齐时代 , 邯郸再次成为北方中国的文化高地 , 元魏百年汉化的成果悉数植入此地 , 邺城大儒熊安生倾倒敌国皇帝 ,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名流千古 。
后来隋朝统一南北 , 隋朝一反常态地大量吸收借鉴北齐文化 。 陈寅恪总结说“隋朝政治、制度、文化三大源流中 , 北齐(邺城)这一脉竟是主导地位……”
此外还有石窟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广府太极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 , 不同时间、地域、主题的文化交错呈现 。
一地一城之发展 , 短期看经济 , 长远在文化 。
【邯郸|我国从未改名的城市,名字用了3100多年,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一个邯郸 , 虽非中心城市 , 也与省会地位无缘 , 但数千年文化传承打造的无穷韵味 , 放眼全国 , 却也是少有其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