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点|八月初十来,谚语:“八月初十月光黄,一冬无水煮斋汤”说的啥?


交叉点|八月初十来,谚语:“八月初十月光黄,一冬无水煮斋汤”说的啥?
文章图片
交叉点|八月初十来,谚语:“八月初十月光黄,一冬无水煮斋汤”说的啥?
文章图片
交叉点|八月初十来,谚语:“八月初十月光黄,一冬无水煮斋汤”说的啥?
我们知道月亮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月亮则绕地球公转 , 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 由此 , 月亮和太阳的距离时常发生变化 。 月亮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 , 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 因此在不同的时间 , 月亮看上去会有所变化 。 月亮这种“阴晴圆缺”的变化 , 被人们称作月相 。
初十的月亮 , 刚刚度过初七、初八的上弦月 , 介于上弦月与满月之间 , 可叫作“渐盈凸月” , 到了月中十五 , 十六 , 月亮也就到了满月 。 古人发现 ,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系 , 比如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 , 这是因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关系 。
古人通过进一步研究月亮变化规律 , 发现夜晚看月亮颜色 , 或青或红 , 有对应预测天气变化预兆的可能 。 比如说月亮周围有白云结成圆光 , 或者有月晕 , 来日当地很可能有大风 , 这就是所谓“月晕则风” 。 因此 , 古人根据月相结合月亮颜色 , 发现可以预兆近日的天气变化 , 总结出不少关于月亮的气象顺口溜 , 以及农谚俗语 , 更好的指导当地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活 。
比如说:“月亮周围有圆圈 , 刮风就在明后天”、“月亮撑红伞 , 大雨在眼前”、“月亮撑黄伞 , 小雨一两天”、“月亮撑黑伞 , 多半是晴天”、“月打洞(月亮周围有圈云) , 落雨像闸水冲”、“月亮长毛(月亮周围有高层云) , 大水冲成潮”等 。 那么 , 今天八月初十 , 民间有谚语:“八月初十月光黄 , 一冬无水煮斋汤” , 说的啥?
按照这句谚语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在农历八月初十的晚上 , 如果月光不是那么皎洁明亮 , 月光及其周围比较昏黄 , 那么 , 预示这个冬季是一个干冬 , 降雨降雪比较少 。 这里夸张的形容旱情很严重 , 连煮饭用的水都很缺 。
实际上 , 月亮颜色很黄 , 说明月亮离太阳比较近 , 月亮距离太阳越近 , 颜色就越发黄 。 这也从侧面说明月亮与太阳之间 , 云层比较薄 , 通透性好 , 通过大气层折射回来的月光 , 映入眼帘是更接近“太阳黄”的颜色 , 预示着近期当地不具备降雨条件 , 多以晴天为主 。 如果出现了“云遮月” , 或者月亮半暗半明阴云密布 , 那么 , 说明当地有降雨条件 , 近期有可能会出现降雨 。
这句民间谚语:“八月初十月光黄 , 一冬无水煮斋汤” , 很显然用的是夸张的比喻来预测当地近期的天气变化 。 不可能说仅仅因为八月初十晚上的月光发黄 , 就真能预测到冬季干旱到没水煮饭吃了 , 除了特殊的地理位置 , 显然这种预测概率性极低 , 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
由此可见 , 谚语老话虽然作为经验的传承 , 有一定的价值和道理存在 , 能给现代人们起到警示参考作用 。 但是 , 因地球纬度不同 , 即便是大家都在同一个国家 , 在南北半球看月相的左右是颠倒的 。 我国地大物博 , 不同地区的人们看到月亮的脸它真会“偷偷的在改变” , 这也是农谚俗语地域性比较强的缘由 。 也就是说黄河流域形成的农谚俗语 , 放在在黄河流域来看比较准;如果放到长江流域来看 , 就不那么准;如果放到华南地区来看 , 那就更不准了 。
【交叉点|八月初十来,谚语:“八月初十月光黄,一冬无水煮斋汤”说的啥?】所以说这些气象农谚俗语 , 通常只能作为地域性参考使用 。 如今 ,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 现代化农业灌溉设施配套齐备 , 农业生产也就能够应对不同的天气变化 。 所以关于八月初十这句气象谚语 , 大家只能作为参考借鉴 , 更应当结合当地实时的气象预报来分析气象变化 , 不能死搬硬套一概而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