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PLUS|华为如何扛过“缺芯”难关?,芯片断供禁令今日生效


南方PLUS|华为如何扛过“缺芯”难关?,芯片断供禁令今日生效
文章图片
【南方PLUS|华为如何扛过“缺芯”难关?,芯片断供禁令今日生效】9月15日已至 , 美国方面没有再宣布延期信息 , 至此 , 台积电已停止为华为代工生产麒麟芯片 , 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将不再供应芯片给华为 。
这意味着 , 华为芯片断供正式生效 。 那么 , “无芯可用”的华为接下来何去何从?截至目前 , 华为方面对此保持沉默 , 但实际上 , 除了产品 , 一个以服务为主的生态版图已悄然在华为扎根 。
尝试构建芯片自主供应链
“无芯可用”后的华为 , 今后业务将如何开展?
华为终端公司一位前高管向南方日报、南方+采访人员透露 , 目前受影响最大的是占据营收半壁江山的手机业务 , 不过 , 手机利润率并不高 , 对华为不构成致命打击;运营商业务贡献了大部分利润 , 这些基站遍及全球 , 后续也需要运维服务 , 替换华为设备的成本非常高 , 因此这部分业务可继续保障华为的生存 。
南方PLUS|华为如何扛过“缺芯”难关?,芯片断供禁令今日生效
文章图片
无法使用自研芯片 , 还有一个办法是转而寻求芯片厂商 。 不过 , 这条路目前也并不被允许 。 但高通、联发科等厂商也在积极争取供货 。 比如高通、联发科等就表示 , “已经依照规定向美方提出申请 , 静待美方审核中” 。 这为芯片供应提供了一线希望 。 在消耗存货的时间里 , 也留给了华为斡旋的空间 。
“对华为来说 , 就像一架千疮百孔的飞机 , 但它依然还能飞 。 ”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说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部主任任振川表示 , 这也给中国半导体产业提了一个醒 , 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 我们的芯片技术要尽早实现追赶 。
坚持长期主义 , 华为已经在尝试构建芯片自主供应链 。 据国内媒体报道 , 华为此前在上海青浦投资400亿元的芯片基地正在筹建当中 , 工厂设在中芯国际旁边 。 业内人士认为 , 华为的芯片产业链建设不能只依靠自己 , 可以通过收购、参股、联合等方式来实现与其他企业共同建设 。 而截至目前 , 华为旗下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已出手投资了10多家半导体相关企业 。
向技术平台服务商转型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 , 即使没有芯片 , 华为也并非无路可走 。
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认为 , 在最近举行的2020华为开发者大会上 , 华为宣布鸿蒙操作系统(鸿蒙OS)开源 , 其实这也预示着华为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 即向技术平台的提供商转型 。
具体来看 , 借助鸿蒙OS与麒麟芯片强大的研发能力 , 将这些技术开源出去 , 并不需要生产硬件 。
在服务器领域 , 华为已经先行一步 。 此前 , 华为宣布 , 将自己构筑了十多年的操作系统(openEuler)、数据库(openGauss)、数据虚拟化引擎(openLooKeng)开源出来 , 向全产业合作伙伴开放共享华为在基础软件的技术积累 。
华为鲲鹏计算领域总裁张熙伟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采访人员专访时就表示 , 华为专设了整机合作运营部 , 派出大量工程师去到企业研究所和工厂驻点 , 跟伙伴紧密合作 , 共同打磨产品质量 。
2020年中国移动服务器集采的项目中 , 鲲鹏技术路线获得近2万台服务器采购 , 占整个集采的70%份额 。 在整个鲲鹏采购空间中 , 合作伙伴的服务器获取了近70%的份额 , 华为自有品牌的TaiShan服务器只占较小比重 。
“如果禁令持续下去 , 华为不一定要坚持生产硬件 , 可以转而投向提供技术服务 。 ”盛陵海说 。
在手机等硬件技术愈发见顶之下 , 生态的粘性越来越成为核心竞争力 。 对华为来说 , 正在打破“硬件”公司的标签 , 成为一家软硬一体的生态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