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美禁令生效后的华为:芯片这块硬骨头还得啃( 二 )


据流传的资料显示 , 这项计划包括了EDA设计、材料、材料的生产制造、工艺、设计、半导体制造、芯片封测等在内的各个半导体产业关键环节 , 实现半导体技术的全面自主可控 。
除了自研 , 华为还通过投资积极进行布局 。 一年内 , 华为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数量已经超过十家 , 其中还包括了上游的半导体材料领域 。
上下游多点布阵 , 这都指向了一个方向:IDM 。
IDM , 是芯片领域的一种设计生产模式 , 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到测试 , 覆盖整个产业链 。 对于华为来说 , 半导体设备和芯片设计软件EDA仍是难以跨越的鸿沟 。
在半导体设备方面 , 荷兰的ASML占据了光刻机市场70-80%市场份额 , 且领先地位无人撼动 。 国内光刻机厂商有上海微电子、中电科集团四十五研究所、合肥芯硕半导体等 , 已量产的光刻机中性能最好的是90nm光刻机 , 与ASML的5nm差距较大 。
在EDA方面 , Synopsys、Cadence、Mentor三巨头合计占比近80% , 中国本土有20余家EDA企业 , 包括像华大九天、国微、博达微等 。
但国产EDA的差距明显 , 一是缺少数字芯片设计的核心模块 , 无法支撑数字芯片全流程设计 。 二是对先进工艺支撑不够 , 暂未进入先进代工厂的联盟 。
芯片停滞对整个华为影响有多大?
华为海思会就此倒下吗?起码短期不会 。
此前的疯狂备货为华为争取了时间 , 一方面 , 核心的通信业务还将支撑整个华为集团生长并循环下去;另一方面 , 华为将对海思继续投资 , 并转型至IDM模式 。
据外媒报道 , 华为已经为通信设备业务储备了多达两年的芯片 。
华为成立于1987年 , 以通信业务起家 , 在经历2G起步、3G追赶、4G同步后 , 实现5G超越 。 2017年 , 华为首次超过爱立信 , 成为全球最大电信设备运营商 。
在华为这个飞轮中 , 运营商业务负责完成原始积累 , 并通过研发向外扩张 , 带动飞轮的旋转 。
投中网|美禁令生效后的华为:芯片这块硬骨头还得啃
文章图片
海思和手机业务正是在运营商业务的支撑下做起来的 , 2018年 , 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收入3489亿元 , 占总营收48.4% , 首次超过运营商业务成为最大的营收来源 。
根据最新的半年报显示 , 2020年上半年 , 华为实现销售收入4540亿元 , 其中 , 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596亿元 , 企业业务收入为363亿元人 , 消费者业务收入为2558亿元 , 占比分别为35%、8%和56% 。
虽然手机业务快速增长 , 且占比已超过一半 , 但通信业务和企业业务依然是华为的半壁江山 。
在利润方面 , 虽然年报中并没有披露 , 但余承东曾表示 , 华为手机与苹果相比利润率并不高 , 尽管售价较高 , 成本也非常高 。
华为手机的利润率并不高 , 这意味着 , 手机业务下滑也许并不会大幅损害华为的盈利 。
只要有核心业务还在 , 就还有利润 , 还可以继续研发 , 华为现在还有上千亿现金在手 。 2020年 , 华为计划投入200亿美元进行研发 。
比如在9月10日 , 华为发布了鸿蒙2.0 , “在去年美国制裁后 , 华为加大力度发展应用生态 。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说道 。 对软件的研发投入 , 依然可以为消费者业务提供支持 。
华为将继续活下去 , 但芯片的停滞 , 依然将影响华为的其他业务和整个集团的战略推进 。
芯片是华为的“命根子” , 是整个集团的基础 , 为运营商业务、消费者业务和企业业务支撑 。
目前 , 华为已在一系列业务底层成功布局芯片 , 包括手机SoC芯片(麒麟)、AI异构芯片(昇腾)、服务器芯片(鲲鹏)、5G芯片(巴龙、天罡)等 。
而现在麒麟因无法完全“去美化”受限 , 这意味着 , 接下来华为的其他业务也可能由于美国对芯片的限制而受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