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晋一|司马懿征辽东的成与败:他究竟比诸葛亮差在哪里?

【白马晋一|司马懿征辽东的成与败:他究竟比诸葛亮差在哪里?】文:幽谷(作者原创授权)
有人说 , “三国”的历史其实应该是“四国” , 因为还有个辽东割据政权 , 这种说法是否恰当值得商榷 , 因为公孙家族虽处于半独立状态 , 毕竟名义上还是受封于曹魏政权 。 只是这位公孙渊首鼠两端 , 一会儿想联合东吴政权对抗曹魏 , 一会儿又杀东吴使节向曹魏表忠心 , 反复无常 。 曹魏早就想打机会收拾他们 , 诸葛亮病死 , 西南方向的威胁解除 , 恰好公孙渊第一次打败了曹魏军队 , 野心膨胀 , 自立燕王起兵反叛 , 魏国派司马懿率大军征辽东 。
公孙家族三代经营辽东 , 一直只是名义上受朝廷领导 , 实际上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 。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呢?我们运用我国北方地区整体图上来分析一下 。
白马晋一|司马懿征辽东的成与败:他究竟比诸葛亮差在哪里?
文章图片
三国时的辽东范围 , 大致包括今天的辽宁、吉林部分和朝鲜半岛北部 。 从图上看 , 这里距离中原核心统治区比较遥远 。 华北平原与辽东之间只有狭窄的平原 , 称为辽西走廊 , 与中原联系不便 。 从地形上看 , 辽河流域是辽宁平原 , 为东北平原的一部分 。 这里的气候是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 , 降水较丰富 , 水热资源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 这些都是这里能够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地理原因 。
得知司马懿大军杀到 , 公孙渊派卑衍、杨祚率兵在辽隧(今辽宁省海城市西北高坨子附近)围堑二十余里 , 环绕鹿角 , 打算以司马懿熬死诸葛亮之道还治司马懿 。 公孙渊如意算盘是 , 司马懿大军劳师远征 , 后勤保障困难 , 到最后少不了粮尽而退 。 好个司马懿 , 别看跟诸葛亮打架经常被动 , 败多胜少 , 与公孙渊死磕可大不一样 。 马上派兵从小路偷渡辽水直取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 , 卑衍和杨祚听到消息 , 慌忙拔寨而起 , 想去救襄平 。 没有想到正中了司马懿围城打援计策 , 被司马懿伏兵打的大败 。 公孙渊只好死守襄平 , 司马懿命令魏军挖掘堑壕对襄平进行围困 。 此时 , 辽东下起了大雨 , 这场大雨令魏军喜忧参半 。 喜的是 , 魏军的粮船可以通过辽河直接运到城下 , 大军后勤问题大为缓解 。 忧的是 , 大雨一月不止 , 即便是平地都水深数尺 , 对于魏军的士气打击极大 , 三军将士都纷纷请求移营 。 司马懿却下令军中敢有言移营者斩 , 还下达命令 , 禁止诸将擅自出击 , 并允许城中的守军出城樵采 。
雨停之后 , 魏军立刻对襄平进行合围 。 魏军起土山 , 挖地道 , 昼夜不停的发起进攻 。 城中很快就弹尽粮绝 , 随之而来的是人人相食的惨剧 。 在这种情况下辽东军的将官也开始发生动摇 , 杨祚向魏军投降 。 这时魏军加紧了进攻 , 最终攻入襄平 , 公孙渊和自己的儿子公孙修只得率数百骑突围 , 但还是被魏军斩杀于梁水 。 至此 , 辽东48年的割据状态就此终结 。
当然 , 曹魏征辽东的胜利 , 也不单纯与司马懿军事才能有关 , 我们来分析一下 。
白马晋一|司马懿征辽东的成与败:他究竟比诸葛亮差在哪里?
文章图片
就在司马懿与燕军对峙的同时 , 鲜卑响应魏国号召 , 首领莫护跋从北面杀入燕国腹地 , 同时 , 高句丽的部队也从东面猛攻燕国 。 鲜卑和高句丽的参战 , 牵制了燕国大量兵力 , 挤压了燕国的战略空间 , 让燕军主力只能在辽河流域的狭小空间里跟魏军周旋 。 又遇到司马懿这样一个难缠的对手 , 被灭也是情理之中 。
从军事角度看 , 司马懿征辽东从决策到具体实施无一不显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 不愧为一流的军事统帅 。 司马懿对人性的把握也令人叹服 , 他后来收拾曹爽 , 绝非偶然 。 但是 , 司马懿进城之后 , 居然下令屠戮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 , 收集尸体 , 筑造京观 。 而后他又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 , 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 , 令人发指 。 更有甚者 , 司马懿随后上书朝廷 , 以辽东偏远不利于朝廷控制为由 , 将辽东百姓四万户迁于内地 。 随着中原王朝的撤军、撤民 , 辽东出现了真空地带 , 将中原王朝在辽东的控制降为冰点 。 此时雄踞北边的鲜卑和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却为了此地打得不开开交 。 到了南北朝时期 , 辽东彻底被高句丽占领 。 为了收复这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隋朝两代皇帝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代皇帝 , 先后耗费百万大军 , 仍然没有夺回辽东 。 直到唐朝 , 唐高宗趁高句丽内乱 , 才发兵重新将辽东纳入到中原王朝的版图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