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叶说史|看西汉开国局势就知道刘邦为何要杀他们了,韩信等人其实死有余辜( 二 )


三:刘邦建国以后
西汉成立以后 , 大一统的思想照样没有成为主流 , 六国贵族虽然大部已被新晋势力替代 , 但依旧是顽固的地方割据势力 , 他们非但要保持自己的特权 , 还打算利用建国立下的功劳 , 将这个特权世世代代的传下去 。
西汉刘邦施行的是项羽发明的郡国制 , 即郡县与封国并存 , 但依我看 , 还不如叫国郡制 , 为什么要颠倒郡与国的先后顺序 , 有一张西汉初期的地形图可以看出 ,
西汉建国之初 , 由汉高祖刘邦直接控制的郡只有14个 , 而在他的东面和北面 , 大片土地上就有10个诸侯国 , 有10个异姓王 , 他们控制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人民 。
把他们放在东面或北面 , 固然能起到替朝廷抵御外敌的作用 , 但更大的问题是 , 也别说全部 , 就这些诸侯国中 , 有一两个强大的诸侯国联合起来闹事 , 刘邦就吃不消了 , 为嘛 , 他们势力太大了 。
老叶说史|看西汉开国局势就知道刘邦为何要杀他们了,韩信等人其实死有余辜
文章图片
这些诸侯王在在自己的王国内拥有的特权是:经济独立;虽然未经朝廷允许 , 不得私自调动军队 , 但他们可以负责建设和训练军队;仿中央官职 , 王国内也有丞相、御史 , 宛然一个小朝廷 , 有独立的司法权 , 可以全权代表中央 , 对王国实施统治等等 。
这俨然一个国中之国 。
而他们对朝廷的义务是:每年缴纳一定的赋税以及每年的固定日期 , 去朝廷参拜皇帝 。
从这个角度看 , 朝廷对这些诸侯王的约束 , 是微乎其微 , 甚至基本上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
权力大 , 义务小 , 而且因为这样那样的种种关系 , 朝廷还控制不了 , 可一旦他们发起叛乱 , 对朝廷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
西汉初期 , 刘邦就面临这样的局势 , 而其中 , 燕王臧荼的燕国 , 楚王韩信的楚国 , 淮南王英布的淮南国 , 梁王彭越的梁国 , 地域广阔 , 人口众多 , 资源丰富 , 是10个诸侯王中 , 实力最大 , 威胁也最大的诸侯国 。
也许臧荼、韩信、英布、彭越对刘邦还比较忠心 , 可能不会谋反 , 可耐不住诸侯王王位是可以世袭的 , 自来非我族类 , 其心必异 , 他们的儿子、孙子难保不被利益蒙蔽了头脑 , 悍然举兵造反 , 到时候 , 你让只直辖14个郡 , 被各路诸侯包围的大汉朝廷怎么办 。
老叶说史|看西汉开国局势就知道刘邦为何要杀他们了,韩信等人其实死有余辜
文章图片
我前面也说了 , 封建时期是一姓江山 , 没有现在的民主 , 他将天下看成自己的私产 , 决不允许他人染指 , 这样一来 , 为了避免对天下失控 , 刘邦就只能寻找各种过失 , 向韩信等功臣挥起屠刀了 。
韩信等人再忠诚 , 他也不可能心甘情愿的交出王位 , 这就是他们的必死之道 。
那么之后怎么样呢 。
刘邦采用的方法是 , 杀死异姓王 , 改派刘姓宗亲为王 , 取代他们的位子 , 刘邦死后 , 继任的文帝、景帝等人除继续延续寻找过失剥夺封地的做法外 , 还以不惜挑起战争 , 封诸侯次子为候 , 继续分化诸侯国等措施削弱诸侯王 , 也就是地方割据派的势力 , 就这样坚持了一百来年 , 到汉武帝时期 , 朝廷才将直控14个郡扩充到48个 , 势力深入诸侯王领地 , 并完美的实现了对他们的分割包围 。
至此 , 打秦始皇时期就困扰朝廷的六国贵族 , 也就是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才算彻底消除 , 天下也就真正的实现大一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