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戈壁农业助河西走廊“大鹏飞”

:原题为_中国青年报|戈壁农业助河西走廊“大鹏飞”。
荒漠里发展现代化农业项目
戈壁农业助河西走廊“大鹏飞”
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白乐善夫妻现在日子过得红火 , 在离家不远的甘肃省张掖市海升现代农业公司的智能温室上班 。 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的白乐善经过政府和企业的技能培训 , 如今已是大棚温室里的“多面手” , 夫妻俩月收入有1万多元 。
河西走廊是中国历史上通往西域的要道、佛教东传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的咽喉 。 张掖是河西走廊1000余公里狭长地带上的5个地级市之一 , 这里大多是戈壁和荒漠 , 养活的人口有限 , 想过上富足的生活是难上加难 。 在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杨白桦看来 , 河西走廊的寒冬和干旱不是问题 , 戈壁和荒漠也不是问题 , 只要有水源 , 再加上科技和资金投入 , 就可以发展现代化寒旱农业 。
海升公司在张掖的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项目 , 是生态戈壁农业的示范性项目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示范项目 , 项目一期于2017年底开始建设 , 2019年即运行投产 。
在海升公司的温室大棚里 , 智慧农业设备令采访人员大开眼界:每株作物都进行无土栽培 , 采取有机质营养钵栽培 , 通过电脑操控所需水肥;一排排风机通过电脑控制旋转 , 及时通风保持恒温;通风管里根据作物所需 , 定量输入二氧化碳;温室顶部安装太阳能传感器 , 对作物进行光照 , 棚顶幕布自动升降 , 控制光照度 。
“温室里形成了一个密封的生态循环系统 。 ”杨白桦介绍说 , “温室里有从国外引进的授粉熊蜂 , 还投放了瓢虫、丽蚜小蜂、小花蛙等害虫的天敌 , 不用任何农药 , 生产出的蔬菜很健康 。 ”
大型农业集团在河西走廊的荒漠里发展出现代化农业项目正是“大鹏飞兮振八裔” , 连张掖当地人也备感惊讶 。 这样的农业项目会给当地带来可观的就业 , 助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
“仅海升一期的温室大棚项目就需要500人左右的劳动力 , 而我们挑选的工人大部分来自项目周边的建档立卡户 。 投资7亿多元、占地500亩的二期项目也在抓紧建设 , 未来将需要更多当地的劳动力 。 ”杨白桦说 。
在海升智能温室务工的樊香兰已经学会了大棚种植的大部分技术 。 她有5个孩子 , 大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瘫 , 多年来一家8口人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 樊香兰说:“现在一个月我能挣4500元左右的工资 , 日子慢慢好起来了 。 ”
酒泉市肃州区东洞镇是典型的河西走廊地貌 , 远处有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 , 眼前则是荒滩戈壁 。 东洞镇党委书记吴海霞说 , 3年前 , 这里仍是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 , 近2.17亿亩戈壁滩等土地一直未被开发利用 。
2017年 , 酒泉市决定在东洞镇开发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 。 吴海霞回忆 , 2018年争取到国家农发办的项目 , 规划后向全国招商引资 , 引企入园 。
短短两年 , 园区先后引进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日光温室大棚2100座 , 对接北京新发地、上海江桥、广州江南等大市场 , 带动全区外销优质蔬菜45万吨 。 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先进种植和建设技术被引进园区 , 还研发并推广应用有机无土栽培、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等42项新技术 , 注册“戈壁雪润”“沙地绿产”等农产品品牌 。
东洞镇四号村村民马静是一位农业产业化的受益者 。 多年前 , 她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 , 想尽办法在城里买了房子 , 日子过得非常紧巴 。 如今 , 她在园区种了大棚 , “一亩大棚十亩田” , 再也不愁消费、房贷等开支了 。
酒泉集中火力 , 从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中要效益 。 摆脱贫困的金昌市何家湾村也在想办法从现代化农业综合体建设上追求更富足的小康生活 。
何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张泽霞说 , 前几年村里集中建设83套房子 , 完成了一、二社整社搬迁 , 新村里建了文化活动广场、便民综合服务中心、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 , 并配套完成集中居住点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 何家湾232户586位村民挪出了穷窝 , 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