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浅谈明朝科举考试中承上启下的会试,竞争激烈,等级高,遴选严格( 二 )


(五)明朝会试贡士在朝廷衙门中的地位
会试的中试者称“贡士” , 明朝贡士在朝廷中任高官的极少 。
《明史·职官志二》云:“非进士不入翰林 , 非翰林不入内阁 , 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 , 非翰林不任” 。 文化素质成为任京官的一个重要条件 。
贡士在地方衙门的任职地位也比较低下 。 考33次登科录 , 在591人中 , 任知县七品官者122人 , 占20.6%;任县教谕(入不流)者为134人 , 占22.7% 。
可见明朝贡士在地方任低职位者人数不少 。
【爱历史】浅谈明朝科举考试中承上启下的会试,竞争激烈,等级高,遴选严格
文章图片
二:明朝会试在科举中的意义
明朝会试是明朝科举制度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 它由礼部主持 , 比乡试等级更高 , 对乡试考选出的儒生进行进一步的考察 。
会试中试的贡生可以参与殿试 , 而殿试没有落榜之称 , 只是对所选出的贡生进行重新排名 , 会试所选出的贡生都是国家的人才 , 不出意外的话都会为朝廷所用 。
所以会试对于整个科举选官制度来说 , 意义至关重要 , 从会试这一环 , 基本可以窥得整个科举制度的原貌 。
从明朝会试的整个完整过程可以看出科举考试的制度性、体系性 。 会试考取的内容基本固定 , 也体现了科举制度对人思想的束缚 。
会试考试时搜检严格 , 以防作弊 , 这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性 。
但是明朝会试中的舞弊现象也相当严重 。 这些正体现了科举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公平性和公正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
明朝会试的主同考官都是通过会试、殿试才能做官 , 本身就是会试、科举制的受益者 。
他们监考、阅卷、评卷的过程、对会试的结果至关重要 , 影响着科举制的实施和人才的选拔 。
因为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是士人唯一的光明出路 , 明朝会试的应试者人数不断增长 。
而朝廷的官缺是有限的 , 所以科举所取之士的数额也是有限的 , 这就体现出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应试之人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
【爱历史】浅谈明朝科举考试中承上启下的会试,竞争激烈,等级高,遴选严格
文章图片
三:总结
总而言之 , 明朝的会试从始至终都是科举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也是科举取士的重要考察阶段和方式 。
但是明朝会试内容在长期时间内呆板、重复、单调 , 不利于思维的发散和创新 , 这也体现了科举制最大的弊端 。
所以研究明朝的会试 , 从明朝会试看科举制 , 意义巨大 。
备注:本文为转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