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不折不扣的“奸雄”代表人物——曹操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 , 还是一个很出色的文学家 。 但是 , 他也是历史上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 。
在东汉末年那个群雄争霸、战乱频仍的年代 , 曹操一生南征北讨、先后扫平中原群雄 , 统一了北方;他还率先采取屯田政策 , 有力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 使中原得到了安定 , 并为日后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但是 ,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 , 在罗贯中先生的妙笔生花之下 , 曹操又是一个“奸雄”的形象 , 他把曹操置于纷繁的矛盾冲突之中 , 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刻画 。
【历史故事】不折不扣的“奸雄”代表人物——曹操
文章图片
在小说中 , 曹操既有攻城略地、暴虐害民、甚至为报父仇而做出血洗徐州之类的暴行 , 又有“民为邦本 , 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和严纪、爱民的行为;
既有“挟天子以令诸侯”、逼宫弑后、僭越不臣的行径;又有以周文王自喻、为汉室讨伐群雄而做忠臣的自我表白;
既有杀好友吕伯奢一门时的猜疑 , 说出那句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 , 休教天下人负我” , 又有官渡之战后“焚书不问”的宽宏大度;
既有“梦中杀人”和“借首”平忿的狡诈、残忍 , 又有收张辽、放关羽、哭典韦惜才重义的特点 。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政治家 , 历史上的曹操确实也有不少恶德、恶行 , 最突出的就是具有奸诈、残暴的性格特点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臣”之举 , 因而从晋代以来 , 曹操的形象就已出现了分裂 。
【历史故事】不折不扣的“奸雄”代表人物——曹操
文章图片
对于曹操 , 不同的阶层看法有着极大的差异 。 从晋代开始 , 随着汉民族统治地位的变化 , 统治阶级对曹操的态度一直反复不定:
西晋司马氏代魏 , 而魏是“受禅”于汉而成为正统的 , 所以“帝魏寇蜀”;
东晋“偏安江南” , 其形势类似蜀汉 , 因而又“尊刘贬曹”;
唐王朝则以魏为正统 , 唐太宗李世民更是称赞曹操为“哲人”;
北宋也以曹魏为正统 , 宋真宗曾下令重修亳州曹操庙 , 并让著名学者穆修(979-1032年)撰写《亳州魏武帝帐庙记》 , 称曹操“建休功 , 定中土 , 垂光显盛大之业于来世” 。
【历史故事】不折不扣的“奸雄”代表人物——曹操
文章图片
后代那些众多点评曹操的言论中 , 以唐太宗的态度最具典型意义 。 作为一代明君 , 唐太宗对曹操可谓是英雄惜英雄 , 在他亲自撰写的《祭魏太祖文》中写道:“帝以雄武之姿 , 当艰难之运 , 栋梁之任 , 同乎曩时 , 匡正之功 , 异于往代 。 ”对曹操非同寻常的政治才干和杰出的军事才能都十分赞赏 。
但是 , 唐太宗也敏锐地指出:曹操“观沉溺而不拯 , 视颠覆而不持 , 乘钧国之情 , 有无君之迹” , 因此 , 他从维护大唐江山长治久安的统治利益出发 , 以古鉴今 , 训诫臣下 , 特别是元老重臣 , 不要去学曹操 。
北宋名臣司马光对曹操也有类似的看法 , 他在编撰《资治通鉴》时仍以曹魏为正统 , 甚至为了替曹魏政权辩解 , 说它“是夺之于盗手 , 非取之汉室也'' 。 但他也看出曹操“蓄无君之心久矣” , 因而在《资治通鉴》中建议宋代皇帝 , 要对臣下进行“教化” , 不要去学曹操 。
【历史故事】不折不扣的“奸雄”代表人物——曹操
文章图片
虽然晋代、唐代、宋代等统治阶级对曹操的态度一直是以“英雄”看待的 , 然而 , 下层社会对曹操的态度则是否定多于肯定 。
西晋文学家陆机在《辩亡论》中说:“曹氏虽功济诸夏 , 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这比较客观地提示了人民痛恨曹操的根本原因 。
【历史故事】不折不扣的“奸雄”代表人物——曹操】在古代民间 , 曹操之所以遭到非议 , 并不在于他姓曹 , 也不在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 , 而主要在于他的奸诈无道、暴虐害民、背信弃义、损人利己的恶行 。
因而在宋元年间 , 三国故事广泛流传后 , 本来就具有多面性的历史人物曹操 , 逐渐变成了丑和恶的化身 , 甚至成为彻底被否定、被鞭挞的形象 。
【历史故事】不折不扣的“奸雄”代表人物——曹操
文章图片
在民间 , 大约到了南宋年间 , 曹操便基本上成为了反面形象 , 并在此后的诗文、话本、杂剧中 , 曹操奸臣的形象更加清晰、完整 。
元代至治年间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 是宋元以来民间“尊刘抑曹”之风在文艺创作中的集中体现 , 典型地表现出了百姓阶层的对曹操的态度 , 其作为奸臣的角色形象也基本定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