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28年后,它依然是尺度最大的国产战争片( 二 )


文章图片
今年 , 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5周年 。

说起抗战题材的电影 , 人们想到最多的 , 是《鬼子来了》《紫日》《地道战》《金陵十三衩》等 。 有一部电影 , 好于88%的战争片 , 却鲜少被人提起 。 它就是1992年上映的——《三毛从军记》
三毛是张乐平创造的漫画形象 。 大脑袋、蒜头鼻、只有三根头发 。 他瘦骨如柴 , 衣衫褴褛 , 孤苦无依 , 整日游荡在上海街头 , 感受着旧社会的人情冷暖 。
《三毛从军记》根据张乐平的同名漫画改编 , 由张建亚(《贞观之治》的导演)执导 。 1993年 , 《三毛从军记》荣获了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的殊荣 。 事实上 , 它绝不仅仅是一部让人捧腹大笑的儿童片 。 时至今天 , 它依然是最具后现代风格的国产电影之一 。 它解构了战争的宏大 , 用嬉笑怒骂的方式道出了战争的荒诞本质 。
1937年 , 全面抗战开始 。 流浪的三毛为了有口饭吃 , 决定参军 。 一个小孩子家家也能参军?当然!不仅面黄肌瘦的三毛能当兵 , 就连像老鬼那样瘦骨如柴的兵油子也能当兵 。
老弱幼小都有的队伍 , 战斗力自然强不到哪里去 。 事实上 , 招募士兵的军官的形象就说明了一切 。 什么意思?他看起来是身高马大留胡子的男人 , 一张嘴说话却是女声 。 军官都这样了 , 军队难道不是外表强大内里柔弱吗?
打仗前 , 这些非军校出身的士兵们进行了“战前培训” 。 之后 , 他们“赶鸭子上架”般上了战场 。
不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战场上 , 年纪过小的三毛都出尽了洋相 。 衣服大鞋子大也就算了 。
吃饭时也总是因为抢不到饭只能舔桶底 。
打枪时直接一头扎进了稻草人里 。
扔手榴弹时手 , 手榴弹落在了教官跟前 。
挖战壕时 , 就算使上吃奶的劲儿也没挖出个所以然来 。
扛木桩时 , 不得不在木桩上打提溜 。
如果电影只拍这些 , 当然成不了经典 。 电影最深刻的地方在于它通过三毛的经历表达了对战争的质疑 。 片中的战争什么样呢?委员长一次又一次开动员大会:“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 , 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 , 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 。  ”
正是受到这样的鼓舞 , 一批又一批人上了战场 。 三毛同样抱了要当岳武穆的决心 , 毕竟谁不想当英雄呢?终于 , 三毛和战友们出奇制胜 , 在加入敢死队后打赢了一场战斗 。
即使这只是一场战斗 , 上面也要把一场战斗的胜利当成一场战役的胜利来宣传 。 在表彰大会上 , 委员长和三毛合了影 , 但在报纸上我们只能看到委员长一个人 。 三毛呢?被“智勇双全”的锦旗盖住了 。 说到底 , “智勇双全”的只能是委员长 , 而不能是劳苦功高的士兵们 。
这件事之后 , 三毛被升了官 。 什么官?给师长一家跑腿打杂 。 具体来说 , 就是给师长擦鞋 , 给师娘洗衣服 , 给少爷擦屁股 。

毕竟 , 抗战时期 , 不论为长官做什么事都是为抗战出力 。 如果拒绝做这些的话 , 就会有通敌的嫌疑 。 三毛发现师娘偷情后 , 师娘对他说 , “给你看的不看也得看 , 不给你看的看的也没看 。 ”
这是师娘对三毛说的 , 何尝不是上层官员对底层人民的要求?不信你看 。 前方士兵们在拼死拼活地打仗 , 师长们却在后方吃着大鱼大肉 。 真可谓“前方吃紧 , 后方紧吃” 。
为了不得罪朋友也不得罪敌人 , 师长在作战方针上说的最多的词就是“再议” 。 就算有急件 , 师长也忙着戴着防毒面具跳舞 , 狠狠地甩出一句“再议” 。
战役失败了 , 总不是委员长的责任 , 总得找个替罪羊吧 。 得 , 牛师长饮弹自尽了 。 师长明明是贻误军情吃了败仗自尽 , 却被报纸宣传成了高风亮节的“民族魂” 。 可不可笑?荒不荒唐?
师长的死点醒了一直想做岳武穆的三毛 。 “我们都是小人物小角色小把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