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汉唐|但在银行存米,银行可以存钱

我们在银行通常是存钱的 , 但你见过存米的吗?
新中国建国初期 , 由于之前国民党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 国内金融市场可谓是一团乱 。 人们宁愿把钱揣在兜里都不敢把钱存入银行 。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 只有实行货币购买力与消费品实物数量直接挂钩的折实储蓄制度 , 才能真正做到稳定币值 , 安定民心 , 吸引百姓存款 。
追忆汉唐|但在银行存米,银行可以存钱
文章图片
▲折实储蓄存单
什么是“折实”?
具体是指储户将人民币存入银行 , 银行将人民币按当日公布的折实单位价格牌价 , 折算成单位份数存入;支取时 , 以原存单位份数及利息 , 再按当日的牌价将折实单位换算人民币付给储户 。 储户存单上以实物单位多少个表示 , 不记载人民币的数额 。
南北差异大
那么问题来了 , 这个中间的媒介怎么定?
人们自然而然想到日常吃的主食 。 但这个南北差异就大了 。
【追忆汉唐|但在银行存米,银行可以存钱】南方人爱吃米:
追忆汉唐|但在银行存米,银行可以存钱
文章图片
北方人爱吃面:
追忆汉唐|但在银行存米,银行可以存钱
文章图片
所以国家就因地制宜 , 南方用大米 , 北方用面粉作为折实物品 。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布料 , 煤球 , 菜油等生活必需品 。
当然 , 这种制度的实行时间是很短的 , 该制度从1949年4月实施到1950年年底废止 。 在稳定当时的金融市场方面效果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