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梦中还是现实中?一个科学实验再度引起世人对现实的思考( 二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邦什纳内研究小组在反复的实验研究过程中 , 终于有了新发现 。 他们发现在小鼠的大脑内存在有一处奇特的脑细胞族 , 如同定位系统GPS , 又仿佛关联触发器:当小鼠大脑“活性热区”的脑波频率升高时 , 就会激活此处的GPS脑细胞 , 该处脑细胞似乎具有记忆存储的功能 , 能记录在小鼠大脑的活性热区所发生的“事情” 。 一旦活性热区的事件被记录存储 , 那么小鼠在以后的梦境里就会反复重复此种梦境 , 除非有新的“趣事”或外在“刺激”能胜出GPS细胞存储库里的故事 , 小鼠的梦境才会发生改变 。
这种新发现令研究小组大为兴奋 , 因为“向小鼠植梦”的实验终于有所进展了 , 昔日好莱坞大片里的“植梦”幻想说不定真会变成一种现实的科学技术呢 , 到时候那些患有失眠障碍、睡眠质量差、容易做噩梦的患者同胞们就再也不用担心晚上睡不好觉了 。 这个实验一旦成功 , 在人类历史上必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不是吗?
未来预景是美好的 , 但实验还得一步步地进行 。 为了检验植梦方案的成效 , 邦什纳内研究小组先让十只小鼠进入深度睡眠 , 然后用电脑模拟了一段小鼠们在笼子的特定方位排队领取“奶酪”的情景 , 然后将事件情景进行反编码输入了小鼠的GPS记忆细胞库 , 并在电脑上检测小鼠的梦境内容 。
成功往往站在失败垒建的高塔之上 。 第一次的植梦实验失败了 , 小鼠的梦境内容并未因记忆库的修改而改变 , 电脑上呈现出来的仍是之前的梦境内容 , 这让研究成员们不禁感到有些失望 , 按理不应该如此 , 可是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失败中收到的惊喜 。 当十只小鼠从睡梦中醒来后 , 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十只小鼠像被植入的记忆里的情景一样 , 一个一个有序地在笼子的特定位置乖乖地排队等待着什么 。 当研究成员看到这番情景时不由地会心笑了——实验并没有失败!难道是记忆的延迟效应?从而导致之前的记忆未能及时全部覆盖?
植梦实验成功了 。 研究成员很快又进行了第二次实验 , 这次电脑上呈现出来的正是植入到小鼠大脑特殊记忆库里的内容 。 研究小组的挑战终于成功了(注:后来 , 研究成员在给小鼠植梦时 , 为了缩短延迟效应 , 会先清空小鼠之前的记忆库 , 但是这样做会产生一个不好的副作用——小鼠醒来后会失去之前的所有记忆 , 对眼前的环境会表现出惊恐茫然的样子) 。
科学家能对小鼠盗梦、植梦 , 那么一定会有人问:科学家能否对人盗梦、植梦呢?
显然 , 对小鼠盗梦植梦的实验只是一个引子 , 邦什纳内研究小组很快便想对人的梦境也盗取一番 。
盗取人的梦境实验 。既然小鼠的梦境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地盗取 , 那么盗取人的梦境应该也不在话下吧?!刚开始“盗取”人的梦境的实验 , 志愿者都是什纳内研究小组成员自己 , 后来还特意招募了一些志愿者 。 可是令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的是 , 无论是小组成员自己的梦境 , 还是招募的志愿者的梦境 , 读取到电脑上的数据信息转化成的图像都非常地凌乱不堪 , 根本无法连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片段 。 起初 , 小组成员以为是设备出现了问题 , 后来检测后发现设备并未出故障 , 即使换一台全新设备 , 仍然无法完整地读取人的梦境内容 。
邦什纳内给出的推论是:人的大脑太过复杂 , 睡眠中的梦境内容会由潜意识和主观意识以及记忆内容或记忆经验等共同作用而生成 , 而且人的梦境内容往往不止一层 , 大多数都会超过两层以上 , 只是人醒来后往往只记得印象最深刻的那层梦境 , 甚至在身体过于疲惫入睡时 , 醒来后有可能一个梦也记不住 。 而电脑读取的梦境信息 , 之所以解析出来的画面凌乱不堪 , 正是因为多层梦境内容的叠加所致 。
用于医疗的植梦技术 。之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实验 , 勉强能对人的大脑皮层进行简单的“植梦” , 确切地说应是对大脑皮层活跃性的抑制与激发 , 借此来调节梦境的舒适度 , 以对失眠患者或有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 , 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地植入梦境 。
对现实的思考:我们是在梦中还是现实中?尽管目前科学家还无法完整读取人的梦境内容 , 但这并不代表永无可能 。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 说不定未来某一天我们科学家凭借先进的技术能够轻易地将人的多层梦境进行层层分离 , 到时候 , 每一层梦境都可以被完整地保存到电脑上 。 等做梦者醒来后 , 便可以像观看电影一样坐到电脑前欣赏自己在梦中的不同世界 , 不同人生 , 想想都令人兴奋 ,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