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道伟艺术中心|艺术家不需要真人?虚拟形象能够代替吗?( 二 )
文章图片
村上隆《我和KAIKAI、KIKI》 , 布面亚克力 , 160.3×160.3cm , 2009年
事实上 , 虚拟艺术形象的传播力和流量并不亚于真人 。 近年来 , 虚拟形象的角色定位已日趋多元——从偶像到社交网络网红 , 再到品牌代言人 。 同时其细分也日趋明朗 , 分化出“二次元”和“超写实”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
《最终幻想》中的虚拟角色成为LV代言人
所谓“二次元”风格即动漫风格 , 多集中在日本 , 以歌手和主播角色为主 。 “超写实”则与真人相似 , 多为网红博主 , 活跃于以图为主的社交平台 。
近几年 , 伴随着网红文化的大肆兴起 , Instagram虚拟网红也逐渐崛起 。 其中最出名的是LilMiquela(账号@lilmiquela) , 她在Instagram上拥有242万粉丝——远胜许多真人网红 。
文章图片
Instagram虚拟网红LilMiquela
LilMiquela有着健康的小麦色肌肤 , 脸上有点点雀斑 , 其形象设计模糊了种族差异 。 同时 , 她有着自己的音乐事业和独立三观 , 时常针对时事发表观点 , 好比本月她就发布了一条“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的帖子 。 作为一个非人类的虚拟角色 , LilMiquela凭借一个账号就赢得了Chanel等奢侈品牌的广告合同 。
文章图片
LilMiquela×Chanel
文章图片
LilMiquela为《PaperMagazine》拍摄的内页
除此之外 , 在蒸蒸日上的直播行业 , 虚拟主播也颇为火爆 。 YouTube文化与趋势总监凯文·阿洛卡(KevinAllocca)曾介绍 , 截至2019年5月 , “有5000多个自称为‘虚拟YouTube用户’的频道 , 而这些频道的视频浏览量超过了10亿次 。 ”
文章图片
时尚品牌Balmain的虚拟模特Shudu
艺术家如何玩转虚拟形象?
在艺术领域 , 虚拟形象的应用可谓更加挥洒自如 。 “行为艺术教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Abramovi?)在近几年的创作中也开始使用增强现实技术 , 以打破艺术中时空的限制 。
2019年 , 阿布拉莫维奇在伦敦蛇形画廊举办了“阿布拉莫维奇:生命”展览 。 然而本次展览艺术家并不在现场 , 取而代之的是运用混合现实技术呈现的虚拟形象 。 她被36台摄像机拍摄 , 从而模拟出形象和移动轨迹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阿布拉莫维奇:生命”展览 , 2019年
在上个月的直播中 , 再次谈到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 阿布拉莫维奇表示科技可以打造沉浸式体验 , 但未来无论技术如何迭代 , 艺术家自身的能量场依旧是核心 。
文章图片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现场》 , 2010年
除了人形外 , 爱尔兰艺术家凯文·阿布奇(KevinAbosch)为虚拟形象拓宽了另一种思路 。 在作品《我是一枚代币》(IAMACOIN)中 , 他制作了1000万块区域链代币 , 并用自己的血液盖章 , 以此来探索身份和价值 。 生活中 , 所谓无价的人类常常被简化为个人利益而进行一系列交易 。 阿布奇认为这一项目可以让“希望与我交流的人把我当成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