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们,有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暂名:危害筛选理论吧
Screening (economics)
■网友的回复
人脑自古以来就有解决这问题的方案:就是“偏见” stereotype. 比如说我根据自己或从社会到的讯息,发现符合某种特征X的人经常做出不好的行为(Iabelling)。那么我就会对符合特征X的人多加防范,而对不符合X的人减少防范。这么做就节省了要花在仔细筛选每一个我所遇到的人的时间。来点具体的经济学界例子:比如说学者们都会认为在Top 5发的,大牛发的文都是比较好的,可以花时间琢磨; C刊小咖的文章不好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比较不需要浪费时间研究…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偏见是好的,也不是说偏见是万能的。只是介绍一下这个非常普遍的行为。这或许可以归类到行为经济学?
■网友的回复
Game theory里面的signaling,对于两种类型的人(Sender),一种人有危险而另一种人没有危险,这两个人如果分别向外界发出不同的信号(比如良心厂家会办理质量认证,三无商家办不下来),则外界(receiver)能够分辨他们各自的类型,从而决定是否与其交易。所有人依据效用最大化原则行动,达成均衡。这时博弈论有以下结果:1. 如果这时候一个无危险的人脑抽发出了任何其他信号(比如忘了办证),他马上会被外界归类为有危险类型而不与其交易。2. 但如果这两种类型的所有人发出了相同的信号(Pooling)(比如大家都不办证,或者像以前的中国奶粉一样劣质产品也能办证),则外界会根据自己的信念(belief)来定义一个中间类型,把二者的类型按照自己认为的概率加权平均(比如三鹿奶粉后发生信任危机大家可能夸大国产奶粉的劣质概率),如果与这个“心中的中间类型”交易带来的期望效用小于不交易的期望效用,那么外界就不会跟任何人交易(于是所有新生儿家长都不买国产奶粉了)。
■网友的回复
【经济学家们,有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暂名:危害筛选理论吧】 可以参考一下,中国的城乡二元制度。
- 学校杂志是不是可以申请刊号
- 细心是与生俱来的性格还是后天可以培养的习惯
- 人的复仇心可以有多强
- 可以理解人皆自私的本性,但每次面对自己有些自私的行为表现的时候 内心又很谴责自己,怎样克服这种心理
- 有哪些电影书可以教男生啥是温柔的
- 咋解释讨厌一个老师就会学不好他教的课这种情况
- 有可能回忆起出生时第一次睁开眼的景象吗
- 用啥手机铃声可以显得有品味
- 有哪些可以缓解和陌生人一起旅行的生疏的小游戏值得推荐
- 美国购房可以用未成年人的名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