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妈育儿经|两个孩子不同的成长经历,符合倒U形假说,两个父母不同的做法

父母之爱子 , 爱之深 , 责之切 。 这是很多家庭的常态 。 孩子的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父母的鞭策和鼓励 。 父母的鞭策和鼓励有时候会转化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压力 。 有的孩子在压力下能够挺过去 , 身心健康、学习工作顺利 。 但有一部分孩子直接倒在这个看上过不去了 。
弘妈育儿经|两个孩子不同的成长经历,符合倒U形假说,两个父母不同的做法
文章图片
压力不一定是成长的动力
孟母为了让孩子成材 , 曾经三迁 , 终于成就一大家 。 孟母的行为没有给孟子造成不良影响 , 反而促使他继续成长 。 孟母三迁给孩子的压力 , 驱使孩子成长就是良性的压力 。
【弘妈育儿经|两个孩子不同的成长经历,符合倒U形假说,两个父母不同的做法】《银河补习班》里老校长的孩子本来是品学兼优的孩子 , 可是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 , 老校长没有理会孩子 。 老校长本以为自己施加给孩子的压力能够转化孩子前进的动力 , 没想到却把一个好好的孩子逼疯了 。
弘妈育儿经|两个孩子不同的成长经历,符合倒U形假说,两个父母不同的做法
文章图片
《小欢喜》里乔英子因为妈妈宋倩那窒息的爱 , 最终得抑郁症了 。 乔英子本来是个有梦想成绩优秀的孩子 , 可是面对成长过程中单亲妈妈施加的过量的母爱 , 承受不住就抑郁了 。
良性的压力会驱使人们对工作更努力 , 把事情做得更好 。 而负面压力或压力过重会有不良影响 , 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病症 , 同时 , 还有可能导致行为改变 , 如酗酒或服用镇静剂 。 在长期处于压力或过重压力之下 , 人们的身体最终会因无力招架而崩溃 。
弘妈育儿经|两个孩子不同的成长经历,符合倒U形假说,两个父母不同的做法
文章图片
倒U形假说
当一个人处于轻度兴奋时 , 能把工作做得最好 。 当一个人一点儿兴奋都没有时 , 也就没有做好工作的动力了;相应地 , 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兴奋时 , 随之而来的压力可能会使他完不成本该完成的工作 。
世界网坛名将贝克尔之所以被称为常胜将军 , 其秘诀之一就是在比赛中自始至终防止过度兴奋 , 而保持半兴奋状态 。 所以有人亦将倒U形假说称为“贝克尔境界” 。
倒U形假说讲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激情过热 , 激情就会把理智烧光;热情中的冷静让人清醒 , 冷静中的热情使人执着 。
弘妈育儿经|两个孩子不同的成长经历,符合倒U形假说,两个父母不同的做法
文章图片
小区里有两个孩子 , 从小一起长大 。 孩子A性格开朗 , 每次学习都需要爸爸妈妈在后面拿个鞭子在赶 。 孩子才会学得进去 。 父母一松懈 , 孩子的成绩准下降 。 父母给予孩子A的压力能够转化为孩子学习道路上的动力 , 使他的成绩变好 。
与之相反的是孩子B性格内向 , 严格要求自己 , 追求完美 。 每次孩子B没有考到自己满意的成绩 , 就会闷闷不乐 , 表现得失落不已 。 孩子B的爸爸妈妈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敢给孩子任何压力 , 还得千方百计地设法减轻孩子的压力 。
因材施教
孩子的成长也符合倒U形假说 。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 , 如果孩子的负担过重 ,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 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差 。 父母必须重视这一效应 , 采取有效措施 , 既不要对孩子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 , 也要设法帮助孩子按时完成任务 , 适当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 让孩子学得愉快 。
要做到这一点 , 父母必须对孩子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恰当的估计 , 改变那种“压力越大 , 效率越高”的错误观念 。 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最佳点 , 并以此为标准:当孩子压力较小时适当增加压力 , 当孩子压力较大时缓解压力 。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 父母只能因材施教 。 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成才的最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