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数据 微信视频号还有机会,从微信“拍一拍”可以看出

?“微信的轻与重 , 核心还是在用户“有需求”还是“无需求” , 用户想在聊天的时候添点佐料 , 所以“拍一拍”也能玩得不亦乐乎 。 同理 , 用户需要短视频 , 所以视频号未必没机会 。 ”
前几天 , 微信悄悄上线了“拍一拍”功能 , 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功能 , 没有革命性 , 也难说有什么深层次的娱乐性 , 你拍一拍群友 , over 。 下面没有了 。
但是 , “拍一拍”偏偏被玩坏了 , 这两天各种聊天场景里关于“拍一拍”的搞笑截图层出不穷 。
科技小数据 微信视频号还有机会,从微信“拍一拍”可以看出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 , 作者见水印)
【科技小数据 微信视频号还有机会,从微信“拍一拍”可以看出】基本上 , 如果是一个人数不多的群 , 群里的活跃群友已经每人互拍三遍以上了 。
为什么微信这么简单的“拍一拍”被使用得如此频繁?为什么微信的“视频号”以及朋友圈的“视频动态”功能(什么?这功能居然还存在?)没有被玩坏呢?
“拍一拍”并不是一个有“深度”的功能 , 但是使用这个功能太容易使用了 。
你在每一个群聊的聊天窗口 , 双击群友 , 就可以了 。
使用“拍一拍”不需要拍一段小视频 , 不需要拍美美哒照片 , 不需要拉长自己的腿或者脸 。
所以这个功能可以说有点无聊 , 别人拍你一下 , 你哆嗦着一阵抖动;你也回拍了一下别人 , 最后在对话框留下一行字迹 。
科技小数据 微信视频号还有机会,从微信“拍一拍”可以看出
文章图片
这大概是一种无聊的寂寞 。 不过 , 这也是微信无敌的寂寞 。
从PC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过度完成后 , 人们的线上社交关系就完全沉淀在微信了 。
多年来 , 无数人眼馋微信的流量红利 , 并试图展开抢夺:
从微博到小红书、知乎、B站 , 从各类直播平台到抖音、快手 , 各种应用夺走了很多用户的时间 , 终于到了短视频大潮来临时 , 用户使用短视频的日均时长据说已经是微信的3倍 。
抢走的只是流量 , 抢不走的却是关系 。 微信背后关系所产生的粘性才是实质 。
用户使用时间可以抢走——其实即使不被短视频抢走 , 也会被王者、吃鸡或者斗地主抢走 , 抑或是被追剧、追星、追动漫等需求抢走 。
但是我们与亲密的小伙伴(家人、朋友、情侣、同事……)联络最常用的工具 , 仍然是微信 。
微博、虎扑、小红书、豆瓣 , 更加垂直 , 但是也可以狭窄 , 都圈好了自己的一块地盘 , 但这块地盘上形成的关系 , 一旦经过较长时间的沉淀 , 最后我们又会将它导入微信中 , 成为微信好友 。
钉钉、企业微信等工作联络工具看似抢走了我们的部分关系 , 但我们与钉钉上的联络人发生的“关系” , 恰恰是我们最不亲密的关系 。
人们每天有太多重要而亲密的事件要在微信对话框中发生 , 因此在对话框内的每一个小变动 , 都会引发人们强烈的兴趣 , 我们要对话框中发红包 , 用表情包互怼 , 点开别人分享的公众号链接等 。
回顾借力微信生态发展起来的应用 , 凡是微信起到核心推动作用的 , 包括支付(红包)、公众号、拼多多等 , 无一例外都是与微信的对话场景“深度融合”的 。
用大白话讲 , 就是能在对话和群聊的时候分享、使用 , 并且能让用户“玩起来”的 , 才能真正享受到微信亲密社交关系流量产生的助推力 。
与之相反的是 , 凡是不能与用户在“对话”场景深度融合的功能 , 虽然也能蹭到微信的流量 , 但这些流量的价值就小得多了 。
一个典型的案例 , 就是当年微信在扶持京东时 , 京东只是占据了微信第三方服务页面的一个入口 , 站在京东的体量上看 , 可以说是聊胜于无 。 但轮到拼多多上场时 , 拼多多借助微信聊天的分享功能 , 把“砍一刀”和“拼团”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 这无疑是拼多多成功的重要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