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作者陈琦为什么中国奶粉全球最贵?( 四 )


但是 , 用这样的牛奶加工而成的奶粉 , 却因为生产成本低、销售利润高 , 很受销售商的欢迎 。 在当时的农贸市场和超市 , 卖出一袋正规的奶粉只赚一两块钱 , 而劣质奶粉虽然卖得便宜 , 但卖一袋却可以赚四五块钱 。
从源头到终端都败坏的恶果 , 很快就落在孩子身上 。 2003年 , 鞍山宝润乳业用来生产学生豆奶的豆粉出现质量问题 , 让辽宁的2556名小学生在喝了“高乳营养学生豆奶”后集体食物中毒 。 2004年 , 安徽阜阳地区爆发“大头娃娃”事件 , 数百位婴幼儿在食用了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 , 且含有亚硝酸盐等杂质的奶粉后 , 出现头骨畸大 。
在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后 , 阜阳曾经就检查结果发出了对33个品牌劣质奶粉的警示公告 , 三鹿奶粉位列其中[18] 。 三鹿的反应很快 , 田文华亲自带队做公关 , 连新华社的稿件都想撤下[19] , 最终成功让三鹿从黑名单上消失 。 被蒙在鼓里的家长 , 又让无辜的孩子吃了4年问题奶粉 。
2008年 , 加入三聚氰胺混过蛋白质检测的行业潜规则终于东窗事发 , 22家奶制品公司、69批次奶粉被查出有三聚氰胺 , 造成至少6名婴儿死亡 , 30万儿童患上肾结石 , 民怨沸腾 。
财经作者陈琦为什么中国奶粉全球最贵?
本文插图
03. 十年跃进
2015年1月 , ****发表了一篇评论 , 叫做《赶快叫停“倒奶杀牛”的主义之争》[20] 。
惊动****出面讨论“姓资姓社”的事情 , 是2014年冬天以来 , 北京、河北、内蒙、青海、河南、广东等地的奶农 , 纷纷把新鲜出产的牛奶倒掉 。
“倒奶”一词 , 曾经出现在几代人的教科书里 , 说的是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 , 奶农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 , 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 , 而现在竟然在中国出现了 。 每天低头养牛的农户不知道 , 为什么好好的牛奶 , 奶企却不要了 。
重大的公共事件 , 往往会推动行业的改革进程 。 在三聚氰胺事情后 , 屡见不鲜的奶粉质量问题 , 很快被追溯到奶牛和奶农的头上:生产优质奶源 , 不能靠小作坊 , 必须靠大牧场 。
2008年10月 , 国务院动了改革的第一刀:奶站只能由奶制品公司、养殖场、地方合作社开办[21] 。 奶牛养殖再次进入合作社时代 , 奶农们需要把自家的奶牛送到在药房、牛舍、奶厅都装上了摄像头的“托牛所” , 交纳托管费和饲料费 , 这种模式也因此被戏称为“把牛当猪养” 。
国务院吹响号角后 , 各部委迅速跟进 。 农业部、财政部提出“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 要求中国奶牛改吃苜蓿 。 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 , 蛋白质含量高达22% , 还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 原本喂玉米的奶牛每年产奶5-7吨 , 喂苜蓿后可以产8-10吨 。 但国产苜蓿少 , 每年需要高价从美国进口上百万吨 。
从托牛所到牧草 , 散户养牛的成本快速上升 , 大量养牛户退出养殖 , 改行当起了奶站管理员 。 但监管对行业的重塑还在继续 。 发改委、农业部等13个部门又发布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 , 补贴存栏容量300头以上的牧场 , 目标是在2011年底之前 , 把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比例提高到30% , 奶企70%奶源要做到自给 。
这引爆了轰轰烈烈的抢奶大战 。 之前不养牛的蒙牛 , 现在由副董事长邓九强转战现代牧业带头养牛 , 跟蒙牛花费40亿合建了14座容量万头以上的牧场;伊利投资14亿建了7座牧场;三元收购三鹿的河北牧场 。 内蒙、新疆、东北、河北四大黄金奶源带以及四川、河南等新兴奶源带在短短几年内被迅速瓜分一空 。
与此同时 , 规模化的养殖场 , 需要承担起包括三聚氰胺在内的64种指标的自检、抽检的花销 。 2008年 , 中国奶企的检测费用占总成本的5% , 到了2012年 , 这一比例飞涨到12% 。 当时光明乳业的总裁郭本恒 , 曾经在乳制品工业协会的会议上说[22]:半年就抽查2600多次 , 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