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陆挺:央行可以买入国债吗?


中国财富网|陆挺:央行可以买入国债吗?
文章图片
疫情之中最热门的经济话题 , 非“财政赤字货币化”莫属 。 但相关辩论涉及的概念没有清晰定义 , 专业性欠缺 , 参与者往往以激烈言辞和教条来替代理性讨论 , 无助于理论梳理和政策制定 。
要严格区分“赤字货币化”、量化宽松(QE)和央行买入国债 。 此次有关“赤字货币化”的辩论源于央行是否可以购买抗疫特别国债的讨论 , 很多学者在辩论中将央行购买国债等同于“赤字货币化” , 这是非常不严谨的 。 “赤字货币化”的本质是一国政府通过通货膨胀来降低政府实际债务负担的行为 。 QE指的是央行通过购买久期较长的资产而注入超出常态所需规模的基础货币的行为 , 这些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债权、外汇、股权和贵金属 。 赤字货币化未必需要通过央行购买国债来执行 , 而央行购买国债也未必一定导致赤字货币化 。 QE不等于央行购买国债 , 历史上我国央行曾通过购买外汇而注入大量基础货币 , 若没有提高准备金率等对冲措施 , 其性质和QE无异 。
我国通过购入外汇来发行基础货币已经成为历史 , 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必然增加外汇之外以债权为主的各类资产 , 从而涉及铸币税收的分配 。 无论从货币理论还是各国实践来讲 , 央行购入国债并非禁忌 。 即使经济处于常态 , 若央行购入国债的规模与新增基础货币保持合理同步的增长 , 这是央行的正常操作 , 并非“赤字货币化” 。 各国经验表明 , 央行持有的资产应该具备低风险高流动性等特征 , 央行持有本国国债是正常操作 , 不应被视为禁区 。 财政方面 ,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 中央政府应该硬化预算约束机制 , 公开显性的赤字优于隐性赤字 , 中央赤字优于地方赤字 。
要坚决避免常态化宽松刺激 。 只有这样 , 在经济遇到巨大冲击时政府才有空间执行大规模的宽松刺激政策 。 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的2019年第四季度 , 笔者曾撰文反对通过常态化刺激来“保6” 。 我在去年12月初与余永定教授商榷的文章中提到“中国目前政策宽松的空间显著缩小 , 过度刺激会带来过高成本 , 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 , 恶化国际收支 , 因此得不偿失 。 政府应珍惜已经不大的政策空间 , 慎用宽松政策 , 用好宽松政策 , 尊重经济规律 , 注重投资效率 , 不能因为增加财政投资而给市场带来太多扭曲 。 ”
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 , 为应急所需 , 央行可加大力度购买国债为政府融资 , 关键是要避免恶性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 在危机之后及时退出 。 笔者早在今年三月下旬的《借鉴他国经验 , 中国纾困政策需要加码》这篇文章中指出 , “通过货币还是财政政策来纾困不是问题的关键 。 为加快纾困速度并避免占用市场资金 , 央行宜起关键作用 。 在加大力度给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同时 , 央行可通过量化宽松工具 , 以及通过购买特别国债等方式来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和中央财政支出” 。
尽量避免部门利益的影响 。 很多人直觉认为“赤字货币化”会削弱央行的独立性和权威 , 因此反对央行购入任何国债 。 实际上 , 拒绝购买国债并不利于央行自身的运作 。 首先 , 央行的资产组合将更依赖于无流动性的诸如PSL、MLF和再贷款等风险资产 , 若风险事件发生 , 央行还需出资介入 。 第二 , 央行这种资产组合变相鼓励政府增加隐性债务 , 在软预算约束条件下 , 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 。 第三 , 若此次辩论让央行坚定了反对购入任何国债的信念 , 央行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努力将会进一步受挫 。 一国央行若不持有可交易的无风险债券 , 就难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灵活调节流动性 , 这是现代央行操作的基本原理 。 若坚决反对央行购入国债 , 会阻断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努力 。
最后 , 辩论双方应坚守常识 , 不要随意被诸如“现代货币理论(MMT)”等并不严谨的边缘学说影响 。 赞成“赤字货币化”者无需引用MMT , 批评者也不要随意扣MMT的帽子 。 我对MMT一向持明确的批评否定态度 。 在我看来 , MMT是一组简陋的、缺乏系统逻辑推演的观点 。 MMT对财政和货币关系的描述其实并无新意 , 其主要倡议者往往用极端的方式描述货币的某些特征 , 在诸如货币起源的问题上倾注大量笔墨 , 却在其宏观经济及政策的关键问题上语焉不详 , 作为其核心的就业保障等观点缺乏应有的微观基础 , 缺乏对通胀和国际收支的严格讨论 , 以乌托邦的理想替代严格的理论和经验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