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动听的《蝴蝶歌》唱响在一年四季的各个节日,伴随着一代代瑶家人的生命历程,承载着异常丰厚的文化信息,被誉为“瑶族文化之史诗”。提到瑶家文化,人们会想到歌堂文化,想到会期文化、绣楼文化等,在这些特色鲜明的习俗里,都有《蝴蝶歌》的参与。瑶家儿女爱唱歌,歌堂文化在富川当地一般被称为“唱歌堂”“坐歌堂”,是在家里唱歌:家里来了外乡客人,主家邀请本村人陪客人通宵达旦唱歌对歌;对歌活动中,除了演唱情歌,还有礼仪歌、故事歌、四季歌等,内容十分丰富。当地重要的“会期”,像三年一次的“刘仙娘”出游活动中,用《蝴蝶歌》演唱刘仙娘故事。当地的传统婚俗是,女子出嫁前几天(有的长达一个月),同村青年女子到出嫁女的绣楼上陪伴,帮助出嫁女磨练《蝴蝶歌》演唱技艺、记诵歌词、了解各种礼俗。
《蝴蝶歌》本身就构成了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歌词也记录和保存了非常丰富的文化记忆。例如,《蝴蝶歌》常以十二个月作题材,一首《十二月焦歌》的劳动歌,十二支曲子逐月描述从正月到腊月的节物、劳动、风俗等,记载了正月“大龙狮子耍年宵”,三月“清明人挂纸”,七月目连节“凳头戳纸佛前烧”“扎个草龙连夜调”等习俗。这样的《蝴蝶歌》,在保留历史文献方面,足以媲美《诗经》中的《七月》。
焕发时代光彩的遗产
清乾隆时期学者李调元在《南粤笔记》卷一“粤俗好歌”条记载:“东西两粤皆尚歌,而西粤土司中尤盛”,“瑶俗最尚歌”,又称赞瑶人歌谣“布格命意,有迥出于民歌之外者”。但是,真正把瑶族人民的音乐天才发掘出来,将瑶族宝贵的音乐遗产发扬光大,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享的财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实现的。
新中国成立伊始,就重视包括音乐在内的民族文化的整理与保护。早在1954年,中南行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选《中南少数民族山歌选》,就收录瑶族山歌近百首,后来出版的《广西民间歌曲集》《中国少数民族歌谣》等书,进一步展示了瑶族音乐的丰富。196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民间歌曲会演,富川瑶族歌手唐代珍、唐玉翠演唱的《蝴蝶歌》大放异彩,从此这种独具风情的歌曲开始飞出瑶乡。
【 瑶族|蝴蝶歌:唱出瑶家儿女的情和爱】改革开放以后,广大瑶乡的传统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富川县文化部门敏锐地觉察到这些变化对《蝴蝶歌》传承的影响。他们采取积极的措施强化保护与传承:2008年《蝴蝶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莲山镇大莲塘村建设传承基地,发掘更多的民间传承人,在当地学校推广学唱《蝴蝶歌》;2013年,《蝴蝶歌·瑶人哪里来》来到世界音乐顶级殿堂——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赢得国际赞誉;2016年当地政府组织白沙镇黑山村63位村民登上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大会》;2019年,《蝴蝶歌》进入中国原生音乐民歌节……《蝴蝶歌》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富川县政府将保护传承工作与脱贫致富、发展文旅产业结合起来。富川以打造瑶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在生态休闲旅游地及岭南瑶族文化长廊建设项目中,都注意发挥《蝴蝶歌》的魅力。游人进入富川凤溪瑶寨、秀水状元村、神仙湖等一批特色旅游景点,都能欣赏到美妙的《蝴蝶歌》歌声。
富川的瑶家儿女没有忘记,《蝴蝶歌》始终是自己的生活伴侣,他们用这一支历史悠久的曲子,唱出新时代的生活。在白沙镇黑山村这一蝴蝶歌的重要发源地,村民们新建了蝴蝶歌堂,作为村民和党员活动中心。村民相聚歌堂,用《蝴蝶歌》歌唱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以歌为媒”传承家风家训,劝善喻廉,进行普法宣传,甚至创造性地把《蝴蝶歌》引入到党员学习活动中。一位游人游览黑山村后,在博客里满怀深情地写道:“今天,我被悠扬悦耳动听的蝴蝶歌所迷住。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瑶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新媒体语境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0日 12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清明|二十四节气:凡有井水处,皆知节气歌
- 离愁别绪|别意劳歌折柳曲
- 赛事|超燃Rap、古风歌舞……这届明星健康科普赛事超有料
- 古典音乐|从绵绵飘雪到极地风暴:古典乐中的“冰雪之歌”
- 第一交响曲|古典乐中的“冰雪之歌”
- 痛悼|95后女诗人山中遇难 诗歌圈痛悼:每次进无人区,朋友们都在担心
- 新人|音乐剧新人为何涌向上海?他们说:上海之于音乐剧,就像米兰之于歌剧
- 何军林|诗歌|何军林:红梅,或者一幅画(外二首)
- 诗歌|诗心与哲思的融通
- 亚运会|杭州亚运倒计时200天,时代小学200个小朋友用歌声“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