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位于甘肃南梁,由于当地地势奇险,可作为安全隐蔽的后方基地。为活跃经济和商品贸易,根据地建立后就办起了集市,并先后发行流通两种货币,“招百商而不纳税,不设关卡不盘查”,公买公卖、群众优先。方便了群众的同时,红军的后勤补给也得以解决。
今天的《红色金融路》,我们一起去甘肃南梁,探访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赢得经济反“围剿”斗争胜利的历史。
银元流通困难 根据地发行“油布币”
甘肃省华池县南梁是陕甘两省的交界之处,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党对陕甘根据地进行了非常疯狂的围剿。然而南梁是国民党的势力相对比较薄弱的地方,因为这里地处子午岭的林区,山大沟深,树木非常茂密,所以非常适合隐蔽。上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先后在陕西、甘肃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起义,开辟了以甘肃庆阳市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文章插图
甘肃南梁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 刘永富:当时受国民党经济封锁,农民的农用物资很少,连镢头、铁锨都没有,甚至耕地的犁都少得很。此外,农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包括农民生产的物资、土特产品,比如羊绒、羊毛、粮食等,多余的没地方卖。而且根据地简单的办公用品,比如笔墨、纸张都没有。
文章插图
为了发展边区经济,根据地在南梁荔园堡和白马庙设立集市,吸引各地商贩到根据地来进行商贸交易。
甘肃南梁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 刘永富:南梁集市当时规模挺大的,这附近七里八乡的,还有外县的,尤其是从白区来的商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当时在南梁地区流通货币的以银元为主,但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银元很难带进来。
文章插图
甘肃南梁革命纪念馆馆长 夏世鹏:银元当时在这里是广泛流通的,但是白区和红区,互相物资交流要过关卡,这些关卡带上银元有响声,容易被发现,所以不方便。在过关卡的时候如果被发现,银元可能会被收走,而且身份也暴露了。
此外,当时红军通过打土豪等方式获取了一些银元和银元宝,但在使用时,找零就非常不方便。采访人员找到了一位老乡,他的爷爷张怀贞当时负责为红军采买粮食,他家里还保存着根据地时期的半个银元宝。
文章插图
甘肃华池林镇乡黄渠村村民 张永财:这是十两的元宝,当时从农民那里买粮食,找不开钱,找了个铁匠,把这个元宝铡开,半块铡着找出去了。
后来张怀贞把自己的粮食卖给红军,就把这半块剩下的银元宝留在了家里,一直保存了下来。货币流通不畅,集市的交易也受到了影响。为了促进市场流通,根据地成立了造币厂,发行自己的货币。
文章插图
当时根据地为了安全,将造币厂设在了时任庆阳游击队队长邵凤麟的家里。
文章插图
甘肃南梁革命纪念馆馆长夏世鹏:当时一共发行了1万元的油布币。包括4个面值的,有一元、五角、两角、一角的。面值偏小,有着类似辅币的功能。当时这个印制的过程比较复杂、比较困难,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技术,也没有印刷设备。他们经过研究,没有印刷机器就用木版刻制,没有纸张就用麻布代替。印制出来以后又怕掉色,就用热铜油进行浸泡,确保不褪色。用这样的土办法,边区的第一批货币诞生了。
文章插图
油布币诞生后,边区还在集市上设置了货币兑换处,每一元苏币兑换一块银元。由于币值稳定,方便携带,苏币受到了根据地做生意的白区商人的欢迎,集市上的生意又开始红火起来。
1934年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南梁荔园堡正式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从根据地实际出发,制定和颁布了涉及土地、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十大政策,成立了十大委员会,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甘肃华池县委党史办副主任 李华林:这是当时的旧址,每个窑洞上写着不同的委员会,这是当时的特别设置。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后,为了发展活跃边区经济,制定实施了十大政策,成立了十个委员会。不同的窑洞,代表着不同的政策。
- 中老年人|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竟然会加速衰老?!
- 油饼|饺子皮别只会包饺子,试试这种做法,层层松软,出锅后比饺子还香
- 香椿芽|香椿一到,春日报道?在吃这种春天之味前,还需注意这2个禁忌
- 竟敢在校园周边售卖这种“香烟”,厦门一文具店被查
- 保质期|注意!这种鸡爪可能被双氧水泡过
- 草垫|漫世界|这个凄美的传说,给我们讲述了这种宝贝儿的来历
- 猕猴桃|一斤直降30元!这种热门水果很多人都爱吃
- 央视财经|惊!这种家常小菜,卖到120元一斤!
- 大围山|这种家常小菜,有人靠它年入2亿元!是“蒸蒸日上”的感觉!
- 斗篷|好好利用这种材料,披上隐身斗篷的难度将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