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这国外神级恐怖片到了中国怎么就变成吐槽大会了呢?( 二 )


而这所有的恐怖手法 , 最终创造出了戏外观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
有多沉浸?放映厅里有人说一句话、出一点声都能让旁人瞬间出戏 。
如此独特的观影体验 , 说是十年难遇也一点不夸张 。
02成也设定 , 败也设定
新颖的高概念设定、独特的恐怖形式、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 怎么看本片都应该是部神作吧?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 , 当年它一登陆国内院线 , 就从一部让人大气都不敢喘的神片秒变大型吐槽大会现场 。
为什么一家人组队前行不是大人殿后 , 而是最小的孩子走在后面?
既然瀑布的声音能作掩护 , 一家人为什么不搬到瀑布旁边生活?
一枪就被解决 , 这样的弱鸡怪物是怎么统治地球的?
还有全片最大的不解 , 明知道发出一点声音就会死 , 干嘛非要生孩子?
这些故事情节和逻辑上的漏洞很快便盖过了本片高概念设定的风头 , 国内豆瓣上的评分也从最开始的8.0分一路下滑到如今的6.3分 。
是我们太认真、爱挑刺吗?不 , 对于本片来说 , 这是必然结果 。
原因有三 , 其一 , 过于依赖设定 。
虽说发声即死的设定撑起了全片的亮点 , 但对于一部高概念、沉浸式的电影来说 , 最重要的不是设定有多吸人眼球 , 而是观众能否相信你的设定 。
显然 , 很多国内观众并不买账 。
因为发声即死的设定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漏洞 , 乍一看新颖 , 实则禁不起琢磨 , 就比如睡觉时不经意发出声响怎么办?磨牙放屁打呼噜怎么办?
而本片又太过依赖这种设定 , 自然导致剧情和逻辑上诸多不通 , 难以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
真可谓是成也设定 , 败也设定 。
那么问题就来了 , 怎么国外观众就相信了呢?
其实不是相信了 , 是被主角一家浓厚的亲情转移了注意力 。
这就涉及第二个原因了——中外观众对于恐怖片理解上的差异 。
本片从始至终都在强调“家庭”的概念:父母间诚挚的爱情、父亲耐心教导儿子变勇敢的亲情、聋哑女儿与父母之间的和解、父亲为了救儿女甘愿牺牲的父爱......
还有发声即死的情况下坚持生孩子的情节 , 美国观众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 因为他们的思想里坚信人的意义大于存在 。
孩子代表着人类的未来 , 那么作为幸存者的主角一家自然肩负着人类繁衍的使命 。
可大多数国内观众似乎并没有在恐怖片里领略亲情的习惯和观影期待 , 自然很难对本片极力展现的亲情部分产生共鸣 。
纵观那些在内地市场为人称道的恐怖片 , 几乎全都通过令人窒息的恐怖感取得成功 , 所以本片的风格 , 终究不符合大多数国内恐怖片爱好者的审美和习惯 。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 预期管理 。
何为预期管理?电影上映前通过某些手段将观众的期待度维持在一个平衡点 。
好莱坞对于预期管理向来重视 , 观众的期待值过高 , 影片却未能达到 , 必然拖累口碑 。
而即便影片本身有瑕疵 , 通过合理调节观众的期待值、引导他们进入电影世界收获意想不到的共鸣 , 也还是有很大的机会提升电影本身的口碑 。
很显然 , 本片在国内的预期管理崩塌了 , 进而导致观众通过打低分的方式对过高期待报复性宣泄 。
这都要“归功于”那些在影片上映前将其捧上天的“忠实影迷” 。
最后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始的那个问题:恐怖片究竟需不需要讲逻辑?
个人观点 , 需要 。
但如果你太较真 , 必然失去观影乐趣 。
(本文由小编原创 , 请勿转载!)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快来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