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属鱼没脑子|汉族的前身是什么族?炎黄子孙又是什么概念?
汉族的前身是什么族?这个问题的年代感实在太久远了 , 让我们一步步地慢慢说 。
一、炎黄子孙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 , 许多氏族部落在黄河流域起源 , 在漫长的岁月里互相征服 , 有的被吞并 , 有的逐渐发展壮大 , 其中两个最具代表性 , 一个是活动于陕西、河南一带的姬姓部落 , 首领是黄帝;另一个是活动在他们的东面、南面的姜姓部落 , 以炎帝作为首领 。 两个部落之间摩擦不断 , 最后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阪泉之战 , 炎帝被黄帝打败 。 之后 , 两个部落结为联盟 , 炎帝、黄帝之后 , 部落首领的位置以禅让方式传给尧、舜、禹 , 他们的子孙、治民都被认为是炎黄子孙 。
文章图片
二、第一次大融合——黎民百姓
“黎民百姓”这个词是很常用的一个成语 , 泛指普通老百姓 , 最早见于《隋唐演义》 , 但是作者的用意却不只是字面意思这么简单 。
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重组以后 , 位于东南边的九黎族部落在首领蚩尤的带领下来犯 。 九黎族是九个部落的联盟 , 每个部落包括九个兄弟氏族 , 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 。 这是一个以猛兽为图腾 , 凶悍好斗的强大部落 。 九黎族先是和炎帝族交战 , 一直把炎帝族追到了涿鹿 , 炎帝族和黄帝族与九黎族在涿鹿展开决斗 , 大败九黎族 , 杀死了蚩尤 。 九黎族的人口则分散流失在北方 , 被称为“黎民” 。 而黄帝炎帝部落的子民因为很多已经有了姓氏 , 就叫“百姓” , 大家互相通婚 , 多元一体 , 后来就形成了大一统汉族人口的主要人种 。
文章图片
三、第二次大融合——华夏族形成
公元前21世纪 , 阶级社会开始出现 , 以黄河中、下游平原为领土 , 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 , 领地范围慢慢扩展到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 , 同化了周边的蛮、夷、狄、戎等民族 。 西周时 , 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 , 以与蛮、夷、戎、狄等部族相区别 , 而华夏民族具有高度文明 , 束发 , 穿华服 , 种庄稼 , 吃熟食 , 养桑蚕 , 逐渐为蛮、夷、戎、狄等部族所效仿 。
文章图片
四、第三次大融合——汉族的形成
随着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 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汉人基本成型 , 凡是认同汉文化并被汉化的人都是汉人 。
《春秋》记载:“夷狄入中国 , 则中国之 , 中国入夷狄 , 则夷狄之” 。
也就是说 , 只要是接受了中原文化 , 接受了华夏文明 , 不管你的种族和血统 , 都是中国人 。
自汉代开始 , 华夏族与周边各个民族相互交融 , 历时400余年 , 历经多少代人 , 最终使领土内的民众形成了全面融合 , 包括文字、文化、习俗、度量衡等等 , 包括西域的龟兹、大宛、于阗、乌孙、车师等地 , 全部纳入了大汉的版图 。
汉朝的强盛 , 让周边民族产生了认同 , 实现了归依 , 不断吸收同化 , 名称上也因大汉的原因而发生了改变 , 开始被周边民族称呼为汉族 , 随后逐渐普及 , 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汉族体系 。
也就是说从汉朝开始 , 汉民族的血统已经不再是相对单一的炎黄部落后裔 , 而是各个民族融合的产物 。
文章图片
五、第四次大融合——五胡乱华 , 衣冠南渡
西晋末年 , 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 , 国力衰弱之际 , 纷纷入主中原 , 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 , 史称“五胡乱华” 。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 , 但事实上远非这五个 , 百余年间建立的国家达数十个 , 强弱不等、大小各异 , 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