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中国航天员奔赴“太空家园”( 五 )


一个人实现梦想需要多久?
此刻 , 站在问天阁前 , 阳光穿破云雾洒在汤洪波身上 。 这是他首次以航天员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 。
梦想成真这一刻的背后 , 是汤洪波11年逐梦飞天的不懈拼搏 。
汤洪波是谁?
在世人眼中 , 汤洪波是此次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中的新鲜面孔 。 当人们拿起手机搜索这个陌生的名字时 , 他已经在这条飞天路上奔跑了11年 。
“其实我不算年轻了 。 作为第二批航天员 , 我2010年就来到了航天员大队 。 刘洋、王亚平……很多和我同批的航天员都已经飞上太空 。 ”汤洪波说 , “每次看到他们飞 , 我都在想 , 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实现飞天梦想 。 ”
追梦道路上 , 需要耐心等待 , 更需要努力坚持 。 早在飞行学院当学员时 , 汤洪波就明白了坚持的意义 。 他那“教科书式的飞行”在同期飞行学员中有口皆碑 。
看得见的卓越背后 , 有着人们不曾看到的努力 。 白天 , 汤洪波一遍遍拿着飞机模型模拟起飞降落 。 等到夜深人静时 , 他就在脑海中回忆飞行操作 , 琢磨飞行技巧 。
2010年 , 汤洪波通过层层选拔 , 入选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队伍 。
天空和太空 , 虽一字之差 , 跨越巨大 。 从飞行员向航天员的转变 , 被苏联航天员列奥诺夫形象地称为“上天的阶梯” 。
来到航天员大队后 , 汤洪波对航天员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一间小屋里 , 一张转椅占据了大部分空间 。 这张看似普通的转椅 , 承载着汤洪波11年的训练记忆 。 看着它 , 汤洪波不禁回忆起坐在上面训练的场景 。
飞天之路从来不是坦途 。 低压缺氧耐力检查、超重耐力训练、飞行程序训练、头低位卧床训练……一本本厚厚的训练笔记中 , 写满了汤洪波奋斗的痕迹 。
其中 , 模拟失重训练让汤洪波最难忘记——航天员需要身穿二百多斤的水下训练服 , 一次训练数个小时 , 吃饭时常常连筷子都拿不住 。
“在他们那批航天员中 , 汤洪波给人印象最深刻的 , 是他的刻苦和踏实 。 ”谈及汤洪波 , 刘伯明最难忘的是他那种“执着的精神 。 ”
每次训练前 , 汤洪波都会主动找聂海胜、刘伯明探讨 , 挑战训练难点 , 查漏补缺 。 闲暇时 , 他也会尽量发掘自己的知识短板 , 以应对天上的各种未知情况 。
这种执着 , 体现在训练中 , 也体现在汤洪波的漫长追梦路上 。
在汤洪波办公桌上 , 摆放着一顶飞行头盔 。 每每看到它 , 他总能想起自己从飞行员一路走来的足迹 。
“这个头盔就像我的老朋友 。 这些年 , 身边战友陆续飞上太空 。 每当我不知道如何定义自我价值时 , 都会用这个头盔勉励自己 。 ”汤洪波说 , “一时做好一件事很简单 , 十年如一日则很难 。 可当这件事成为你的梦想 , 漫长的日子也会充满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