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李白看走眼了,被他视为功比卫青的哥舒翰投降安禄山,打脸( 二 )


他作战勇敢 , 有勇有谋 , 靠着他果敢的个性及智慧 , 百战百胜 , 迅速成为大唐西部边陲战神级人物;尤其是在“苦拔海之战”中 , 面对强敌 , 他身先士卒 , 冲入敌阵 , 以少胜多 , 最终打得吐蕃落荒而逃 , 溃不成军 , 其威名一时“名盖军中” 。
这吐蕃也如当年的匈奴一样 , 每年都多次地进入大唐境内袭扰 , 不是攻城抢掠 , 就是抢收粮食 , 他们来去无踪 , 飘忽不定 , 使得大唐守军是防不胜防 , 很是头痛 。
及哥舒翰就任河源军使 , 也就是相当于青海西宁卫戍区司令后 , 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 他精心部署 , 针对吐蕃骑兵的特点 , 设计出针对性极强的战略战术 , 多次将前来杀戮抢掠的吐蕃军队予以全歼 , 声名大振 , 所以才有了当时传唱盛极的民谣《哥舒歌》 。
北斗七星高 , 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 , 不敢过临洮 。
这首诗歌内容平淡素雅 , 音节铿锵和顺 , 既有民歌的自然流畅 , 又不失五言诗的典雅逸秀;以形象的比喻和明快的言辞成功塑造了一个威震一方的民族英雄形象 。
全诗以北斗起兴 , 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马的现实 , 来颂扬哥舒翰功劳的影响深远;可别小看这寥寥数语的小诗歌 , 它是与《敕勒歌》同等地位的作品 , 同是天籁之作 , 又因为歌颂是真实的英雄人物 , 在内容上便更是不同凡响 , 正如李攀龙在《唐诗训解》中所言:为中国长气!
其实 , 当时歌颂哥舒翰的诗歌作者 , 除了这注的“西鄙人” , 也就是广袤西部的老百姓外 , 还有不少著名诗人都有赞扬之作 , 如李白、杜甫、高适、储光羲等等 , 而李白更是认为即使是西汉名将卫青与他相比都黯然失色 。
【历史故事】李白看走眼了,被他视为功比卫青的哥舒翰投降安禄山,打脸
文章图片
在哥舒翰的努力下 , 唐军在河西、陇右的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 唐朝与吐蕃的分界线已经推进到青海湖以西 , 史载:“是时中国盛强 , 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 , 闾阎相望 , 桑麻翳野 , 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
当然 , 哥舒翰长期公子哥儿的习气一直也未曾改变 , 他长期耽于声色 , 爱酒爱女人 , 以至于淘空了身子 , 他在一次回京面圣的路上 , 中途洗澡突然中风 , 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 于是 , 后来的他便一直在长安养病 。
如果时间就此停止 , 或者病逝床榻 , 那么哥舒翰在中国历史上将会是一个英雄形象 , 也是一个名垂青史的完美形象;可惜的是 , 安史之乱的爆发 , 将这个完美击了一个粉碎 。
唐玄宗同安禄山的关系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 , 当他看见这被他最为信任和器重 , 喊作“禄儿”的胖儿子突然反叛时 , 那内心的五味不是旁人能体会得到的 , 所以 , 他恼羞成怒 , 竟想着将尽快地一鼓荡平 。
【历史故事】李白看走眼了,被他视为功比卫青的哥舒翰投降安禄山,打脸
文章图片
然而 , 渔阳鼙鼓动地来 , 一敲便径直向着长安敲来 , 唐军承平日久 , 战力全无 , 远不是那久在边关征战的安禄山对手 , 唐玄宗先是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和金吾大将军高仙芝募兵十数万 , 想以此来剿灭叛军 , 但临时招募的这些乌合之众如何能迎敌 , 很快就是叛军的打击下溃不成军 , 洛阳失守 。
收集残兵 , 死守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 , 这时的情况是 , 只要守住这咽喉要道 , 叛军不得前行 , 四周勤王之兵汇集 , 形势立即会逆转 , 因为郭子仪等各部所率大军都以发兵进击 , 击溃叛军是指日可待 。
但悲催的是 , 这李隆基早已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 他听信谗言 , 认为封常清、高仙芝一味避战有勾结安禄山 , 进而有谋反之嫌疑 , 于是 , 在镇守潼关将士悲痛的一片喊冤声中 , 将封常清、高仙芝两员大将斩杀 。
【历史故事】李白看走眼了,被他视为功比卫青的哥舒翰投降安禄山,打脸
文章图片
谁来守潼关 , 李隆基目光对周围的战将扫了一遍 , 竟无一人可用 , 于是 , 他想起了一直在边关征战 , 横扫外夷北狄 , 将胡人打得满地找牙的哥舒翰 , 可是 , 这时的哥舒翰已是躺在病榻中的瘫痪之人啊 。
但在唐玄宗想来 , 不能动还不能想吗?躺在床上也能指挥啊 , 何况他知道 , 哥舒翰同安禄山及其堂弟安思顺是死敌 , 所以 , 让他去打安禄山很是让人放心 。
哥舒翰百般推辞不得 , 无奈之下 , 被人抬着强行出征 , 人家都是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征途 , 而他是满脸不情愿的躺着前往 , 当然 , 这时的唐玄宗是给足了面子 , 不仅率百官送至郊外 , 还加官进爵 , 弄了一堆地头衔给哥舒翰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