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献礼重点影片《三湾改编》受到专家学者好评( 二 )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
《三湾改编》是表现我党百年奋斗征程上重大历史节点、重大历史事件的一部力作。整部电影以事带史,史中觅诗,风格凸出,特点鲜明:一是写史重脉络,叙事清晰;二是写人重冲突,毛泽东与周围人物有比较强的戏剧冲突,更具观赏性;三是写理重逻辑,讲清楚了“三湾改编”的历史根据和现实逻辑,展现出这一历史节点的重要意义。
《解放军报》文化编辑室主任刘笑伟:
从历史视角看,它写出了“三湾改编”为人民军队奠基的历史意义;从艺术视角看,它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革命者的形象,写出了热血青春;从军民融合的视角看,它探索出了一条拍好军事题材电影的新路,带给我们重要的创作启示。
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范咏戈:
本片是一部别样的“毛泽东颂”。许多历史影片都提到了“三湾改编”,而鲜少将它单独提取出来。可以说,影片题材选用上注意到了它历史上的重大意义与不可替代的价值,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一个新的开掘。同时“探索”两个字特别鲜明,很多细节刻画展示了毛泽东作为军事家的一面,是一部颇具意义的毛泽东颂。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院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
本片用影像手段再现党史与军史交融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故事主线清晰、叙事完整、表达顺畅。以倒叙手法连接起毛主席两上井冈山,38年弹指一挥间,唤起历史的厚重感。总指挥卢德铭牺牲、挖红薯付银元等情节让故事更加细腻感人。毛泽东、何长工、卢德铭等人物形象鲜明、立得住,符合当年的历史情境和历史真实。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
《三湾改编》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三湾改编”在我们的党史、军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性时刻。迄今为止,没有一部专门的影片专门谈及,因此《三湾改编》在电影史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和价值。
影片高度尊重史实,严格参照了军事史料,保证了史实上的权威性;非常注重象征意义的使用,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结合,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生动鲜活的教材。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
影片讲述了“三湾改编”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将“支部建在连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关起门来打狗”等军事策略表现得详细得当,探寻出人民军队的魂在哪里,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影片中的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展现出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军事指挥才能。体验式的镜头语言,调动起强烈的代入感,重现久违了的八一厂战争片的风骨。
《解放军报》文艺部原副主任陈先义:
电影《三湾改编》是一部讴歌人民军队光辉历程的核心话题的作品,也是一部反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建军道路的作品,还是一部表现“支部建在连上”理论产生过程及意义的作品。在当下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应当给于充分重视。
影片在塑造正面角色的同时,对于几个变节的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地给予反映,没有掩盖矫饰,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
“三湾改编”这一题材曾有多种艺术形式改编创作,在这之上,电影《三湾改编》巧妙地将“改编”扩展为一部电影,颇具艺术智慧和艺术勇气。其散文化的表达有新意,“形散而神不散”,将“三湾改编”的前前后后叙述充分得当,神立住了,又增加了一定的戏剧性,将剧情撑起来。影片通过多方面表达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的形象,在陷入革命的绝境之时,探寻真理的勇气、绝处逢生的魄力和爱国爱民的情怀。
《中国电影报》副总编辑张晋锋:
电影《三湾改编》以平等的视角跟观众进行交流,尊重历史,尊重观众,尊重艺术,非常难得。一是普及了党史知识,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二是讲好党史故事,有填补空白的艺术价值;三是揭示历史规律,具有现实意义。影片内涵丰富,很好地体现了来自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历史规律,也揭示出党的领导是革命成功的保证,对当下仍然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在建党百年这一历史节点,电影《三湾改编》是一部立得住、传得开的电影。
《文艺报》文艺评论部主任高小立:
影片把人民军队重要的建军思想、部队作风、军队纪律,进行了影像化的呈现,在中国电影大家庭中没有让这段重要革命历史缺席,也是党史影视化的又一个成果。在中国革命最艰难最低潮的时期,“三湾改编”带来历史转折,展现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过人智慧。在建党百年到来之际,推出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