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砚|仓促摊牌,细节导致失败,曹髦误判了司马昭的耐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这是高贵乡公曹髦贡献给后世的歇后语 。 司马昭之心现在可以称之为野心、不轨之心 , 在当时则是篡位、夺取曹魏政权之心 。
司马昭谋逆的可能性很高 , 已到了加九锡的阶段 , 距离改朝换代仅一步之遥 。 但是 , 曹髦还是误判了"司马昭之心" , 以为被废只在旦夕之间 , 其实结果远非如此 。
大多数人都看出司马昭有不臣之心 , 但他没有立即改朝换代的计划 , 而是按部就班的稳步推进 。 曹髦没有意识到比拼的除了实力 , 还有耐力 。 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 , 心情过于急躁 , 仓促发动了最后一搏 。
春秋砚|仓促摊牌,细节导致失败,曹髦误判了司马昭的耐心
文章图片
一、曹髦一直在寻中兴之路
高平陵之变后 , 司马氏掌控军队 , 把持朝政 。 魏明帝曹叡的继任者曹芳因为试图褫夺司马师兵权被废 , 帝位落在了13岁的曹髦头上 。 如何解决大权旁落、社稷倾覆的危机 , 是笼罩在新皇头顶的巨大阴霾 , 避无可避 。
1、出场不凡:埋下杀机
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庶长孙 。 继承了前辈聪慧的基因 , 加之好学 , 他的心思细腻 , 待人接物上很有先祖风范 。
255年 , 被迎立入京时 , 夜宿洛阳玄武馆 , 主动避讳先帝旧居 , 又推辞了逾制的车驾;行至西掖门 , 百官拜迎 , 曹髦也是下车答礼;待到了止车门 , 他又下车步行 。
这些都是新皇帝不必做的 , 但曹髦认为自己还不是皇帝 , 不能不守规矩 。 "公曰:'吾被皇太后徵 , 未知所为!'遂步至太极东堂 , 见于太后 。 其日即皇帝位於太极前殿 , 百僚陪位者欣欣焉 。 "《三国志》
皇帝谦恭知礼 , 参加典礼的百官对新任皇帝都有好感 。 他的第一道诏书是:大赦天下 , 削减天子的仪仗及后宫花费 , 裁撤宫中无用的饰品 。
春秋砚|仓促摊牌,细节导致失败,曹髦误判了司马昭的耐心
文章图片
曹髦一出场就争取到了基层大臣之心 。 虽说在弱肉强食的时代 , 这些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 但潜移默化、博取拥戴 , 毕竟开了个好头 。
只是这个"好头"看似光彩夺目 , 却是太过亮眼 , 使自己过早暴露在敌方视线下 。
2、高祖之风:初露锋芒
255年 , 忠于曹魏的毌丘俭、文钦起兵勤王 。 司马师留司马昭坐镇洛阳 , 自率大军前往镇压 。 刚到前线 , 就遇文鸯带兵偷袭 , 司马师惊得眼疾复发 , 但仍带病指挥 , 打败了叛军 。
这次战争致使司马师病重 , 弥留之际 , 将司马昭叫来许昌 , 刚交接军权就一命归西了 。
曹髦闻讯大喜 , 想伺机夺回兵权 。 他立即下命司马昭镇守许昌 , 傅嘏率军班师 。 曹髦想用这个方法将司马昭排挤出朝廷 , 同时剥夺兵权 。 "毌丘俭、文钦之乱 , 大军东征 , 帝兼中领军 , 留镇洛阳 。 及景帝疾笃 , 帝自京都省疾 , 拜卫将军 。 景帝崩 , 天子命帝镇许昌 , 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 。 帝用嘏及钟会策 , 自帅军而还 。 "《晋书》
曹髦这次的临机决断 , 被随军的钟会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才同陈思 , 武类太祖 。 "也就是说 , 他文采如同曹植 , 军武酷似曹操 。
春秋砚|仓促摊牌,细节导致失败,曹髦误判了司马昭的耐心
文章图片
可惜 , 钟会依附的是司马家族 。 他识破了曹髦的计谋 , 司马昭亲自率军回京 。
年仅13岁的曹髦的确机敏非常 , 他一眼就发现了事物的关键所在:兵权归属 。
只是太过年轻的他依然没有意识到 , 在拥有与智谋相匹配的实力之前 , 最该做的是:韬光养晦 。
3、寻找奥援:危机四伏 , 得不偿失
256年 , 曹髦宴请群臣 。 在席间 , 挑起了夏朝中兴之主少康与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孰优孰劣的辩论 , 在此之后 , 又多次在不同大臣间讨论这一话题 。
虽然起初众说纷纭 , 但最终都统一在曹髦的认知:少康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