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年羹尧和雍正的迷之关系:从亲如一体到互相嫌弃、被杀

年羹尧之死是雍正初年的大事 。
为何而死?雍正给出的罪名是大不敬 。 但想当初 , 年羹尧可是雍正最亲密的战友 , 康熙末年九龙夺嫡 , 年羹尧作为陕甘总督 , 掐死十四阿哥在青海前线的大军后勤 , 把一个英武的十四阿哥活活搞成雍正的囊中之物 , 这份忠心 , 天日可表啊 。 为何雍正就是容不了功臣多活几天呢?
我们细观史实会发现 , 其实年羹尧自始至终 , 都没有表现出太过恶劣的行为 , 对雍正一直是忠心的 , 并没有产生什么拥兵自重的想法 。
那么 , 雍正纠结究竟是什么呢?
有历史|年羹尧和雍正的迷之关系:从亲如一体到互相嫌弃、被杀
文章图片
一、年羹尧的“大不敬”:实质是没摆正位置
这是雍正安到年羹尧头上的最大的罪名 。
雍正其实一开始和年羹尧就不那种掏心掏肺的关系 。
年羹尧出身镶黄旗 , 雍正又当过镶黄旗主 , 所以亲王时代的雍正 , 就以旗内关系 , 对年羹尧百般拉拢 , 使之成为自己在地方的支援 。
但年羹尧也是世家出身 , 父子二人都是康熙皇帝提拔起来的 , 他与雍正关系虽然亲密 , 但又透露着一点点不太贴心 。 所以雍正始终不够放心 。
有历史|年羹尧和雍正的迷之关系:从亲如一体到互相嫌弃、被杀
文章图片
年羹尧似乎没有察觉到雍正内心对他的一点点异心 , 言语之中不知避忌 , 多次引起雍正的不满 。
康熙末年 , 诸皇子争位日趋白热化 , 年羹尧自认为看透了雍正密谋夺位的心思 , 给雍正上书说 , “今日不负皇上(指康熙)、异日必不负雍王” , 一下子把雍正内心那点盘算全抖露了出来 。 吓得雍正严辞斥骂年羹尧胡说八道 。
雍正即位后 , 年羹尧还在上书中建议皇帝要“为善日强” 。 新朝开元 , 正该颂扬新皇的新气象 , 怎能说什么“为善日强” , 雍正理所当然地有点生气 。 这不是说我以往做的善事不够 , 以后要多做些吗?
再加上雍正得位历来有阴谋夺储的非议 , 这句话实在大大地刺激了雍正 。 年羹尧也是饱学之士 , 在文字上犯这种低级失误 , 纯粹是态度问题 。
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后 , 雍正的帝位得到极大巩固 , 他激动地说年是他的恩人 。 按说当臣子的哪敢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 应该立马上书谢罪 , 以示谦抑 。 年羹尧却欣然受之 。 他受领雍正的赏赐时 , 轻佻地说“臣贪皇上这几件宝物” , 雍正虽然笑骂之 , 但心里暗恨他恃功居傲 。
年羹尧在西北领兵时 , 雍正发皇城侍卫到军前效力 。 年羹尧大摆威风 , 居然让侍卫去给他摆队(帐下充作仪卫) , 京中听说议论纷纷 。 在军中 , 他又目空一切 , 蒙古王公见其面都要下跪 。 年羹尧给部下东西称“赐” , 下发的命令称为“谕” , 这都是严重不合规矩、有僭越之嫌的举动 。
西北立功的一些人 , 起初报请赏赐雍正没有同意 , 后来经年羹尧建议又加以封赏 。 朝野顿时传言 , 皇上虽然命断 , 但在大事上还要依赖年羹尧 。 雍正听说后非常生气 , 专门对臣子们说:“朕岂冲幼之君 , 必待年羹尧为之指点?又岂年羹尧强为陈奏而有是举乎?”
怨念很大啊!
毕竟皇帝都还是有自尊心的 。 特别是碰上雍正这种刚愎自用而又杀伐决断的皇帝 , 年羹尧还不思收敛自己言行 , 无疑在雍正的黑帐本儿上添了一大条 。
事实上 , 也正是这次事件 , 引发了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满 , 雍正也开始反思他对年羹尧的态度 。
二、年羹尧的骄横跋扈:人臣最不该的是越界
封建时代 , 君是君 , 臣是臣 。 界线不光体现在名份上 , 更体现在实际的权力划分上 。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 像三国蜀汉时 , 诸葛亮位虽丞相 , 但权力之大 , 与皇帝无异 。 但是诸葛亮和后主的界线还是很鲜明的 , 君君臣臣 , 很明确 。
体现在哪呢?
第一 , 后主说 , 政由葛氏 , 祭则寡人 。 也就是说 , 代表着君权天授的祭祀权 , 始终牢牢掌握在后主手里 。 这就是本质上的、法统上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