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吐蕃攻陷唐朝都城,杜甫有感写下一首七律,成就不在《登高》之下( 二 )


最后吐蕃人打来 , 唐代宗自己放弃长安落荒而逃 , 还是靠郭子仪收复长安 。 杜甫明显觉得唐代宗就是一个废柴 , 但是也不好直说 。
所以杜甫就借刘禅来讽刺李豫说:像唐代宗这种人 , 作为一个普通人或是不坏的 , 但是如果作为一国之君的话 , 那么他的存在简直就是个灾难 。 所以他死后 , 也不配得到人民的纪念 。
【历史故事】吐蕃攻陷唐朝都城,杜甫有感写下一首七律,成就不在《登高》之下
文章图片
此诗的最后一句 , 也是争议最大的一句 。 “日暮聊为梁甫吟” , 很多书上把它解释为 , 杜甫吟诵诸葛亮的《梁甫吟》 。
诸葛亮当年躬耕南阳时吟诵过《梁甫吟》 , 可是大家却弄不明白杜甫提到它是什么意思 。 有人猜测 , 杜甫借此表达自己想和诸葛亮一样去隐居 , 但是这根本不符合杜甫的心性 。
后来又有人说 , “梁甫吟”指的 , 可能是历史上“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 或者是一首古代的伤感乐曲 。 其实杜甫想写的 , 可能是三国时期曹植 , 曾经写的一首叫做《梁甫行》的诗:
八方各异气 , 千里殊风雨 。
剧哉边海民 , 寄身于草野 。
妻子象禽兽 , 行止依林阻 。
柴门何萧条 , 狐兔翔我宇 。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明 , 有人认为它写于曹植当年随曹操出征乌桓的途中 。 诗中描写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 他们的妻子、儿女们 , 都活着像山野里的飞禽和走兽一样 。
因为战乱 , 边海的居民们不敢居住在自己家中 , 而是像野人一样住在森林里 。 时间久了 , 就连行动举止都畏畏缩缩的 , 像森林里的某些动物一样 。
【历史故事】吐蕃攻陷唐朝都城,杜甫有感写下一首七律,成就不在《登高》之下
文章图片
从前居所的柴门敞开着 , 但是作者走进去一看 , 发现里面根本没有人 , 只有狐狸、野兔这些动物在里面上蹿下跳 。
假如杜甫吟诵的是这首诗 , 那么这首《登楼》最后一联就可以解释为:因为昏君还在那个皇位上 , 所以世间的老百姓啊 , 只能继续过着野人一般的悲惨生活 。
结语
杜甫一辈子忧国忧民 , 虽然晚年流落到了蜀地 , 但是他却始终密切关注着朝廷的动向 。 然而大唐王朝的新皇帝李豫 , 实在太让他失望了 。
西有吐蕃压境 , 东有两浙瘟疫 , 南有地方兵变 , 北有藩镇割据 。 就算换了一个“明君” , 也未必能搞得定 , 何况李豫这样的庸才呢!
不过杜甫丝毫不怀疑大唐江山的稳固 , 因为毕竟还有像郭子仪那样的老将在 。 他真正担心的还是天下的老百姓 , 会像曹植笔下的“边海民”一样 , 为避战火躲进森林 , 最终成了“野人” 。
额外补充说明一下 , 因为杜甫在这首诗的倒数第二句里 , 提到了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 , 所以个人认为 , 他在诗末一句 , 随而联想到三国时期的曹植 , 可能性也是很高的 。
而且曹植这首写“边海民”生活的诗歌 , 其选题与表现手法 , 恰好与杜甫的诗风契合 。 所以把它放到《登楼》的结尾 , 也很符合杜甫本人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