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五子良将”各自的成名战,哪个最顶?哪个最水?( 二 )


有人认为“乌巢之战”是乐进的成名战 , 也不是很恰当 , 因为“乌巢之战”是曹操亲自指挥的 , 不应该算到乐进的头上 。 所以小编没有从《乐进传》中挑选 , 而是将《先主传》中提到的“青泥之战” , 作为乐进的成名战 。
“青泥之战”大概发生在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 , 当时刘备正在益州作为刘璋的外援 , 曹操进攻孙权 , 而乐进与关羽对峙在青泥一带 。 按《读史方舆纪要》记载 , 青泥有两个地方 , 一在襄阳西北方 , 似乎不太可能;一在江夏竟陵的青泥山 , 而此时曹操和孙权正在交战 , 所以小编个人认为乐进或许是曹操的奇兵 , 关羽作为盟友到竟陵支援孙权 。
从《先主传》的记载来看 , 关羽面对乐进的情况不是很理想 , “今不往救羽 , 进必大克”;《乐进传》中虽然没有“青泥之战”的明确记载 , 不过也有“击关羽、苏非等 , 皆走之”的表现 , 可能是“青泥之战”的一部分 。 平心而论“青泥之战”的知名度、意义都不是很大 , 不过毕竟是压制了关羽 , 足以体现乐进作为主将的能力 。
于禁:“宛城之战”整军纪
于禁与乐进有些类似 , 工作履历一大篇 , 但是挑出一场足斤足两的成名战很难 , 在“襄樊之战”中反而成为关羽的背景板 。 《三国志》中评价于禁“最号毅重” , 能够突出于禁这个特点 , 并且有一定知名度的 , 应该是曹操与张绣的“宛城之战” 。
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 , 曹操率军来到南阳宛县 , 张绣向曹操投降 。 但是曹操没有处理好与张绣的关系 , 导致张绣叛乱 , 采取贾诩的建议突袭并击溃曹操 。 曹操军队一片混乱 , 于禁率领部下数百人边战边退 , 遏制张绣的追击 。
曹操麾下有一支黄巾军出身 , 军纪散乱的“青州兵” , 趁乱在曹操军中劫掠 , 于禁因此责备“青州兵” , 重新恢复秩序 , 不顾“青州兵”先向曹操告状 , 坚持布置好营垒、壕沟再向曹操汇报情况 。 “宛城之战”本质上是一场败仗 , 于禁有所表现 , 没有力挽狂澜的作用 , 但是最符合他“毅重”的特点 。
张郃:“街亭之战”通陇右
张郃以巧变著称 , 然而其本传对巧变的记载并不多 。 张郃的成名战虽然不如张辽的含金量高 , 但是也能够找到 , 就是诸葛亮一伐时期的“街亭之战”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利用曹魏、蜀汉两家久无战事 , 曹魏边境军事疲敝的机会 , 派赵云牵制曹真 , 自己迅速攻克陇右三郡 , 是诸葛亮五次北伐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
曹真被赵云牵制在关中不敢动弹 , 张郃到陇右救火 。 诸葛亮派马谡在街亭拦截曹魏的援军 , 马谡不按照诸葛亮的规划 , 舍水上山 。 张郃非常清晰地判断出这次战役的胜机 , 先切断蜀汉军队的水源 , 再击溃马谡占据街亭 , 打通陇右的通道 。
王平在“街亭之战”的表现不错 , 做为疑兵遏制张郃的攻势 , 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 不过张郃的胜利还是让诸葛亮一伐无功而返 , 对战争局势起到关键性作用 。
徐晃:“沔水之战”解樊城
很不幸 , 关羽再次成为“五子良将”的背景板 。 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 , 关羽率军北伐襄阳、樊城 , 也就是著名的“襄樊之战” 。 在“襄樊之战”前期关羽可谓高歌猛进 , 斩杀庞德俘获于禁 , 至少三万人被关羽消灭 , 可谓一场辉煌的大胜 。 樊城也在岌岌可危的境况中 , 这次战役给曹操集团带来非常大的震动 。
然而“襄樊之战”在徐晃的身上却出现了转折点 。 徐晃率领一部分援军抵达前线 , 假装挖壕沟向关羽后方行进 , 逼迫关羽撤出襄阳以北的偃城;等到殷署、朱盖等十二营援军赶到时 , 徐晃佯攻围头屯(关羽军屯之一) , 实攻四冢屯(关羽另外一个军屯) , 击败救援四冢屯的关羽 , 并且跟随关羽一同进入蜀汉军营 , 成功击溃关羽 , 救下了樊城 。 此战被称为“沔水之战” , 是“襄樊之战”的一个局部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