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设计方法论 , 是我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完善的一些经验与方法 。 希望能借此分享一些自己浅薄的经验 , 也探讨一下数字产品设计未来的形态 。
01 「困局」容易“失控”的B端产品
作为较为复杂的数字产品 , B端产品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 总是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 特别是当产品体量到达一定阶段后 , 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 , 比如:
- 产品丑、设计质量低
- 组件样式繁多 , 操作习惯不一致
- 新老系统差异大 , 不同模块体验差异大
- 页面结构混乱
- 等等…
本文插图
很多问题大家都能明显地意识到 , 但往往因为“不影响售卖”、“价值不高”、“新功能优先”等理由被搁置 。
随着问题逐渐积累 , 产品的优化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 , 最终使整个产品已经积重难返 。 若只是多部分页面/组件进行优化 , 小修小补 , 虽然成本低 , 但成效甚微;若是进行大修大补 , 那么优化成本将远大于研发新功能的成本 。
这种普遍的B端产品现象 , 被称为“产品失控” , 即——团队已经对整个产品的形态失去控制力 。
那么 , 为什么B端产品特别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呢?
1. 关注重点的差异性
首先 , 产品的本质决定了其关注重点的差异性 。
与C端产品不同的是 , B端产品往往更看重“能力”(为企业用户解决问题) , 而产品的销售方式与付费模式 , 也决定了产品体验并非首要关注的对象 。
由于B端产品通常针对企业用户 , 需要更长的研发过程 , 产品的体量和复杂性也相对较高;因此 , 除了产品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 , 产品还需要关注研发的效率及成本 。
本文插图
因此 , 在产品的发展初期 , 企业通常对效率最为关注 , 其次是成本 , 最后才是体验(能用就行) 。 绝大多数B端企业 , 只有在产品跑通商业逻辑 , 并具备一定用户与盈利预期之后 , 才会对产品的体验逐渐重视起来 。
2. 微小差异的不断叠加
任何微小的差异 , 在无数次的叠加之后 , 都会被快速放大 。 特别是当团队的人员逐渐增多后 , 放大速度将会呈指数级上升 。
为了配合产品的快速发展 , 产品往往会采用“堆量”的研发模式 。 增加研发效率 ,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便是投入更多的资源 。 随着产品不断增加模块、功能、页面 , 团队人员也在不断地扩充 。
- 英伟达|「资讯」NV最强AI黑科技?能将文字描述一键转为逼真画像
- 完美日记|互联网大厂又开始卷了,这次是NFT
- 量子计算机|陈根:量子计算,升级信息时代
- 交易|走不出“围城”的国内互联网企业,与美企差距在哪儿?
- 互联网广告|市场监管总局:互联网广告不得倒计时结束才能关闭
- Windows|New Windows 11操作系统壁纸灵感来源,新的视角,一个新的时代
- 微博|电商集体“失速”,互联网的基本面真的变了吗?
- Java|行业唯一!企查查入选2021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前百强企业
- |接盘谷歌气球项目,软银高空互联网野望初现端倪
- 小行星|启程,去拦截小行星!DART乘坐猎鹰9升空,人类科幻时代已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