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为什么说《资治通鉴》是帝王之书?

通读资治通鉴之后 , 我最大的体会是人不能对自己掌握之外的人或事抱有任何幻想 。 任何自我说服或者自我安慰的”应该会 , 应该不会”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 列代英明帝王无不如此 , 妇人之仁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和伤害 。
張宇|为什么说《资治通鉴》是帝王之书?
文章图片
特别体现在做决定上 , 一定要善谋善断 , 任何决定都是基于所掌握的信息和对形势的正确判断 。 通观中国历史 , 每个朝代建立者都值得研究 , 在他们身上都有很多相同的君主特质 。 每个君王都是靠战争起家 , 而在战争中 , 对形势的判断极为重要 , 用孙子的话说就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也就是要研究敌方情况 , 我方情况 , 还有地形友邻等外部情况 , 将整个态势了然于胸 , 并根据态势做出决断 。 但是对于老大来说 , 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起正确的战略方向 , 战略正确了 , 个别战役战斗失败才不会影响到整个局势的发展 , 当然 , 这里还要涉及到基本盘的问题 , 基本盘必须稳固 。
先说战略的选择 。 先简单说说秦统一六国 , 秦朝的统一 , 是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的 , 对于秦朝来说 , 有一个优势就是打垮西边少数民族之后 , 主要找略方向就在东方 , 而当时制定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 , 很好的分化了山东六国 , 使其每次合纵都以失败告终 , 而在东方 , 前期主要压力在于三晋和楚 , 当时要取得对三晋的战略优势 , 就得先解决楚国 , 把楚国的势力压缩到东边 , 使其不能轻易的和三晋联合在一起 , 要对楚国取得优势 , 就得拿下巴蜀 , 对楚国形成了西、南包围之势 。 解决楚国之后腾出手来解决韩国 , 长平一战 , 几乎倾全国之力拿下上党地区 , 从此对东方诸国特别是赵国取得了战略优势 , 后面的不过是时间问题 。 后期 , 楚汉争霸 , 刘邦的战略就是还定三秦 , 东向以争天下 。 不过项羽打仗实在太牛逼 , 在那个时代无一是其对手 , 刘邦是屡战屡败 , 最后僵持在荥阳一代 。 好在项羽政治不行 , 也就是战略还是差刘邦一截 , 树敌太多 , 被刘邦逐一拉拢 , 此时刘邦的战略主要是主力粘住项羽 , 韩信北上突围 , 英布、彭越游击于项羽后方 , 项羽手下无人 , 不得不亲自出马解决后方 , 可惜曹无咎不听节度 , 被刘邦突破了正面 。 光武帝时期亦然 , 先打下河北和河东 , 先向南最后向西 。 战略的选择不一而足 , 也不可完全照搬 , 每次都有其特点 。
再说说基本盘 , 基本盘主要就是经济和人才 。 孙子曰日费千金 。 没钱很难打仗 , 钱来源于两个方面 , 自己的和敌人的 , 孙子还曰了 , 要取用于敌 。 当然 , 经济上主要还是来源于自己 , 要有稳固的大后方 。 上面说到的秦一方面是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的生产力 , 另一方面打下巴蜀之后贡献了很大的税赋和人力 , 刘邦一直有稳固的关中 , 项羽后方一直不稳 , 光武帝有稳固的河北和河东 , 特别是河东粮草不断 。 那么在人上 , 更不用说了 , 秦国后期人才大多都是他国过来的 , 刘邦有三杰 , 光武帝有南阳一众豪族 , 朱元璋有一众濠泗兄弟 , 毛教员更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毛教员说的好 , 政策定好之后 ,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
在人才问题上 , 作为领导者 , 对下属是什么样的尿性一定要心中有数 , 有的可用于心腹 , 有的可用于爪牙 , 有的只能是合作关系 。 心腹的选择更要慎之又慎 , 要能够控制得了 , 很多时候 , 心腹的反噬比敌人还要致命 。 当然 , 要能够控制下面人 , 没点手段是不行的 , 任何手段 , 不外乎赏和罚 , 但是在运用上却很微妙 , 用不好 , 适得其反 。 除此之外 , 能够让人团结在老大周围 , 捐妻子 , 冒锋刃 , 不过是为了有肉吃 , 没肉吃 , 空谈理想是不行的 , 也就是说要实事求是 。 更重要的还是要具备点英雄气概 , 何谓?刘四爷 , 刘裕 , 高欢 , 重八 , 教员等 , 都是出身寒贱 , 但天生有那一股子英雄气概 , 让人倾心相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