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泡芙热娱|向丰田学“推动下的准时化”

作者|王聪
全文总计1786字 , 需阅读5分钟 , 以下为今天的益者原创:
能否实现低成本的准时化 , 关键不在于推动还是拉动 , 而在于隐藏在深处的思维方式 。
美国人形象的将丰田生产指令的传递方法 , 称为‘拉动式生产(PULL)’ 。 为了实现按需生产不过量 , 丰田将后工序的实际需求 , 通过卡片传递给前工序 。
丰田之外的企业 , 则是由计划人员 , 将生产计划分解为生产指令 , 要求各工序都按计划生产(PUSH) 。
草莓泡芙热娱|向丰田学“推动下的准时化”
文章图片
推动和拉动都是为了实现‘低成本的准时交付’这一目的 , 方法的差异 , 源自于对现实条件(现地现物)认知的差异 。
即在非理想的现实条件下 , 用多长时间间隔 , 就能做到一次产销平衡、齐套同步 。
01
都叫准时化 , 水平差异大
所有管理者都能认识到准时化生产的必要性 , 即在必要的时间 , 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JIT) 。
为什么丰田没有继承在美国已经使用了40年的计划指令模型 , 反而开发了自己的拉动式指令传递方式呢?
原因有两个:
一、当时美国汽车的市场是供不应求的 , 按自身最高效率生产就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 即使产出超过了当下的需求 , 也不过是占用一段时间库存 , 总是能卖出去的 。
而丰田则是面临国内‘多品种、小批量’的受限需求 , 如果产出超出了当下的需求 , 多余的产品就成了呆滞库存 , 所以丰田只能追求‘按当下的需求限量生产—产销平衡’ 。
二、在制造过程中有各种异常 , 美国的方式是各个工序不要理睬别人的异常 , 完成自己的计划任务即可 。
如果零部件不齐套 , 隔一段时间 , 调整品种数量 , 让零部件恢复齐套即可 。
而丰田依然是不能接受因异常而带来的不齐套 , 多余的零部件 , 一样会变成呆滞库存 。
所以丰田的准时化 , 要保证短时间内的产销平衡 。 而美国的准时化 , 则是一个长时间段内的产销平衡 。
随着供需条件的变化 , 当美国人也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时 , 没有及时反思自己的生产方式 , 从而库存量远远高于丰田汽车 。
02
丰田准时化的演变
1946年 , 大野耐一开始尝试将每月一次的排产 , 细化到每日排产 。 这意味着将按月做到的齐套同步、产销平衡 , 精确到每日的齐套同步、产销平衡 。
1950年 , 大野耐一建立时间轴 , 开始对提前期进行管理 。
为了保证某工序、在某一天的生产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 , 必须要保证它的原料、刀具、技术文件等都能准备到位 , 而这些准备也是需要前置时间的 。
于是 , 丰田为了确保日计划的完成 , 设置了计划锁定期 , 给生产准备工作留出了必要的前置时间 。 生产准备的开始时间与工序加工的开始时间开始顺次联动 。
草莓泡芙热娱|向丰田学“推动下的准时化”
文章图片
1954年 , 大野耐一受到美国超级市场的启发 , 在日排产和提前期的基础上 , 将准时化生产的理念 , 转化为看板拉动的具体措施 。 (可参考文章:我是谁?丰田Kanban)
丰田的看板传递频次是30分钟(日本本土达到10分钟) , 就是丰田从每日的齐套同步、产销平衡 , 进化为每隔30分钟做到 。
从月排产 , 到日排产 , 到生产准备计划锁定 , 到30分钟传递(调整)一次生产指令 。 这便是丰田准时化生产的进化轨迹 。
03
节拍与平准
间隔30分钟的齐套同步 , 要求前后工序在30分钟的时间内产出是一致的 。
于是 , 所有相依存的工序就必须保证节拍一致 , 而生产准备也要符合节拍时间 , 节拍就成为了拉动式生产的基准‘时间单位’ 。
如果企业只能保持一个节拍生产 , 同时市场每天的需求是波动的 , 那么就只能每天都改变工作时长来达到‘日准时化生产’ , 这就必然要按需求上限来匹配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