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慢读丨高僧鉴真与海南人的千古奇缘


海南日报|慢读丨高僧鉴真与海南人的千古奇缘
文章图片
一千多年前 , 四次渡海前往日本传播佛法都没有成功的高僧鉴真 , 不屈不挠 , 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 , 鉴真师徒和日本僧人荣叡、普照及水手共18人(也有说35人) , 于七八月间从越州(今浙江绍兴)出发 , 又开始了他的第五次东渡 。 这一次 , 他依然没有成功 , 因为南海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 , 这位高僧和他的弟子们在海南居住了一年多的时间 , 备受礼遇 , 造寺传法 , “带货”无数 , 足迹遍及振、万、崖三州 。 千年以来 , 这位高僧不仅以佛法润泽了当时的这片蛮荒大地 , 还与海南本地人结下千丝万缕的奇缘 。
海南日报|慢读丨高僧鉴真与海南人的千古奇缘
文章图片
《东征传绘卷》中鉴真第二次东渡场面(局部) 。
振州别驾冯崇债隆重接待
《唐大和上东征传》有载 ,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 日僧荣叡、普照在中国留学已经达十年之久 , 一直留心寻觅能够到日本传律的高僧 , 希望早日回日本复命 。 他们听说鉴真的盛名和学问 , 决定前往扬州礼请鉴真赴日传法 。 前四次东渡因种种缘由宣告失败 。 唐玄宗天宝七年(即公元748年) , 鉴真和尚年届61岁 , 已是花甲之年 。 这一年的春天 , 荣叡和普照再次来到扬州崇福寺拜见鉴真 , 诉说东渡日本的心愿 。 跟此前任何一次一样 , 高僧鉴真又欣然答应了 。
这一年的6月27日 , 鉴真一行18人从扬州新河(瓜州运河)开始启程 。 出行没多久 , 船就在狼山(即现在的南通)遇到了第一次风浪 , 休整了近一个月 , 直到大风过去 。 八月 , 海上风向转顺 , 船重新启航出海 , 到暑风山(即如今的舟山列岛)后 , 又遇大风 , 不得不停下 , 再等 。
在暑风山上一等就等了一个月 。 10月16日 , 船只再启航 , 向茫茫深海里驶去 。 行不多时 , 即见东南有山 , 却继而消失 。 紧接着 , 狂风大作 , “风急波峻 , 水黑如墨” 。 海上漂流17天 , 始见陆岸 , 使人打听 , 方知此岸为食人岛 , 幸遇途经的四个商人引路 , 又航行三日 , 终于抵达振州(今三亚之崖城) , 大抵在宁远河口的大疍港靠岸 。
鉴真在大疍港上岸后 , 得到了极大的礼遇 。 当时在州府中任别驾之职的冯崇债一听有高僧自远方漂来 , 很是惊诧 , 据传他曾于前一天夜里做过梦 , 梦中有和尚告诉他:“将有一姓丰的和尚到此 , 并与你有姻亲” 。 此外 , 冯崇债是佛弟子 , 对于高僧到来 , 他自是十分欣喜 , 立即派遣了兵卒四百余人前来大疍港迎接 。 鉴真一行人刚进城 , 守候多时的冯崇债就趋步上前 , 跪倒在鉴真面前 , 连拜三下 , 并迎入私宅设斋供养 , 再在太守衙厅内“设会授戒” , 而后才送鉴真等人进大云寺(唐时在离州治不远的宁远县 , 今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安顿 。
鉴真在振州一住就住了一年有余 。 冯崇债听说鉴真是律学大师 , 便邀请他在府内举行授戒大法会 。 鉴真到振州时 , 大云寺的佛殿已经坏废 , 其间 , 鉴真发动众僧捐物 , 信众捐财 , 准备重修破败多年的大云寺 。 鉴真大师亲自主持佛殿的重建工程 , 历时数月 。 其间鉴真在海南岛上四处传法 , 使得这片曾经荒蛮的土地又一次亲近了当时最前沿的中国文化 。
鉴真和他的弟子们为大云寺手抄了大量的佛教经典 , 并以大云寺作为讲坛 , 向当地民众讲授律、戒、度等佛教要义 , 传授有关书法、雕刻、医学、建筑、工艺美术等知识 , 中原文化在海南得到了一次极好的迁演 。 更奇异的是 , 鉴真还对医学深有造诣 。 在海南岛生活的一年多时间里 , 他教会了当地人用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手指的触觉来鉴别、诊断病情 。 他甚至还把自己在药物方面的收藏及炮制方法告诉了崖城人 。 即便在农事上 , 鉴真也懂得许多 , 他写道:“养蚕八度 , 收稻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