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说历史|三国用兵奇才之姜维
文章图片
四川广元剑门关右侧的悬崖绝壁之巅 , 有一丛灌木林 。 三面石壁凌空 , 似刀砍斧削 , 仅有一面有一条窄路可通往大剑山 。 这块丛林像一座天然城池 , 可屯兵数万 。 据说 , 这是当年姜维把守剑门屯兵的“营房” , 当地百姓称此地为“营盘嘴” , 又叫“姜维城” 。 后来历代兵家镇守剑门 , 都在这里安营扎寨 。 此外 , 剑门关内右侧半山腰有一穴姜维洞 , 关外的牛头山上有一口姜维井 , 关内的营盘嘴有一座姜维庙 , 以及姜维墓、姜公桥等 。
姜维 , 字伯约 , 雍州天水郡翼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 , 蜀汉后期名将 , 三国后期蜀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 他继承诸葛亮遗志 , 11次北伐 , 不改初衷 ,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特别是经罗贯中先生的巨笔如椽描写 , 更是在演义版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其力挽狂澜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情结更是感动了无数志士仁人 。
姜维生于202年 , 父亲是魏国官员 , 在姜维15岁左右的时候 , 为了镇压羌、戎族的叛乱 , 战死沙场 , 因此缘故 , 魏赐姜维中郎职务 , 可谓少年得志 。 姜维从小喜好儒学大师郑玄 , 这也使得他若干年后和诸葛亮的思想不谋而合 。
姜维降蜀也是孔诸葛明苦心孤诣 , 设计降服 。 228年 , 诸葛亮一出祁山 。 这时候姜维26岁 , 诸葛亮47岁 。 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 出征的两名大将分别是赵云和邓芝 , 而魏国则任曹真为大将 , 针对赵云、邓芝二人率领的大军在郿严阵以待 , 布下重防 , 却没有料到这是诸葛亮声东击西之计 , 这边两军对垒 , 那边诸葛亮已经领主力进攻祁山 。
当时姜维的上司 , 天水太守马遵 , 正带着姜维随同郭淮在附近视察 , 郭淮一听诸葛亮即将进攻祁山 , 而祁山周围的诸县大都已降蜀 , 大惊失色 , 立刻东行回城守备 。 马遵为人平庸无才却又生性多疑 , 属下多有不满 , 诸葛亮到来的消息传至 , 部分属下偷偷出逃投奔 , 马遵此时不但稳定军心 , 相反 , 对手下四处猜忌 。 于是他命尚且信得过的姜维带兵去跟诸葛亮对峙 , 自己却偷偷跟着郭淮一同退至上邽 。 等到姜维发现马遵弃城之后 , 军心涣散 , 被诸葛亮大败 , 姜维率领残部赶至上邽时 , 马遵却把姜维看做已投诸葛亮的降将 。 马遵站在城墙上 , 破口大骂“卿诸人叵复信 , 皆贼也” , 命放箭射杀姜维 。 姜维即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投靠诸葛亮 , 这一千古传颂的师徒 , 从这一刻开始 , 人生才有了交集 。
一、智慧过人 , 用兵出奇
234年 , 姜维32岁 , 诸葛亮54岁 。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 , 中途病故于五丈原 。 姜维深知诸葛亮逝世的消息一旦传出 , 不仅蜀国军心大乱 , 司马懿也会趁机进攻 , 于是命密不发丧 , 悄然退军 。 但是 , 消息还会不胫而走 , 加之司马懿夜观天象 , 更是对这一消息深信不疑 。 于是喜不自禁 , 立即出兵 , 姜维则调整军队 , 树起诸葛大旗 , 鸣起战鼓 , 一副正面对垒的阵势 。 多疑的司马懿深恐诸葛亮的离世只是一个圈套 , 连忙撤军 , 而姜维命杨仪率小队人马在前方造势 , 自己则率大军安全退回蜀国 。
离开恩师指点的第一仗 , 姜维处变不惊 , 指挥若定 , 有效的保存了蜀军实力 。 随后即被册封为平襄侯 , 统领全军 , 成为蜀国最高权位的大将之一 。
可惜的是 , 整个时代的气候已经不是他一人所能改变的 。 诸葛亮生前在内政上竭尽所虑 , 在平衡蜀内各个派系的斗争上费尽心思 , 但依然没能彻底解决魏延和杨仪的矛盾 , 以致于诸葛亮死后 , 杨仪立刻杀掉魏延 , 费祎又利用权术使杨仪被废进而自杀 , 而费祎自己也神秘遇刺而亡 。 加上宦官黄皓当权 , 更使得姜维深怕重演当年马遵时代的悲剧 , 只能远离都城在外避祸 。
但即便是在这样的境况下 , 姜维励精图治 , 平定蜀国四处不断发生的少数民族判乱 , 使得蜀国在宦官当道 , 庸君治国的环境下 , 依然延续了数十年的历史 。 姜维用他的个人才智 , 写下了蜀国后期最后的辉煌 。
- 融睿历史|竟不如一位口吃的大臣,汉朝那些事18:在刘邦眼里戚夫人夜夜哭泣
- 星稀月暗|正史上的汉昭帝刘弗陵是个怎样的人?
- 历史将军令|而是将人性看透了,为何郭嘉会算得那么准?他不是神
- 生活中的风尘|历史上的兰陵王与民间流传有何不同?其母何人?引来种种猜测
- 千谈历史|此人大喊:苍天有眼,蜀国有救矣!他是谁?,听闻诸葛亮去世
- 夜光拖鞋1号|历史上的周瑜是雅量君子还是鸡肠小人?,谈笑间强掳灰飞烟灭
- 哒哒萌|反被观音所阴,太上老君在平顶山阴猴子
- 送历史个救生圈|赵武灵王在此地饿死,后世皇帝对此地讳莫如深,秦始皇在此地驾崩
- 『历史揭秘』罗马奴隶主买来女奴隶后,如何对待她们,真实情况无法想象
- 谈古论今说历史|不是士兵问题,而是另有原因,宋朝打不过蒙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