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非洲“杀人湖”一夜夺走1700人生命,将水抽干后,揪出凶手( 二 )


1986年非洲“杀人湖”一夜夺走1700人生命,将水抽干后,揪出凶手
文章图片

这次事件造成了1700余人一夜之间丧生 , 尼奥斯湖周围的飞禽走兽和家畜无一幸存 , 人们连挣扎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 甚至有很多人是死在了睡梦中 。
喀麦隆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事件 , 不仅及时派出本国的科研人员赶往尼奥斯湖事发现场勘察 , 更在第一时间邀请了国际上的出色科学家一起研究事情的起因 。 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教授乔治·宁和来自USGS的科学家比尔·伊万斯率先抵达了“战场” 。
1986年非洲“杀人湖”一夜夺走1700人生命,将水抽干后,揪出凶手
文章图片

随着科学家们的探秘 , 当晚尼奥斯湖的狰狞面容逐渐展露出来 。
那一声剧烈的轰鸣声应该源自于尼奥斯湖底活火山的喷发 , 湖水再也承担不了过多的有害气体 , 随后尼奥斯湖湖水开始喷发 , 形成了速度高达100公里每小时的高速喷发水柱 , 二氧化碳气体溢出水柱 , 沿着火山壁流向山谷 , 那是人们群居的家园 。
水柱所携带着溢出的二氧化碳迅速形成了高密度气团 , 笼罩在人们的头顶 , 直径可逾23公里 , 云层厚度高达50米 。
1986年非洲“杀人湖”一夜夺走1700人生命,将水抽干后,揪出凶手
文章图片

这一带着臭味的气团烟雾在凌晨6点渐浓 , 在8点到10点的时候达到峰值 , 在中午11点的时候 , 烟雾开始出现消散的迹象 。
这一时间段中 , 在这个空间内的一切生物都会出现二氧化碳中毒的反应 , 因为二氧化碳的浓度很高 , 几乎低洼处的人们一时间毫无生还机会 , 只有在发现异样时奋力跑向山顶的人们或者本就生活在高处的人们中有幸存者出现 。
“发怒”后的尼奥斯湖不仅湖水变得浑浊 , 还呈现了诡异的褐红色 。
1986年非洲“杀人湖”一夜夺走1700人生命,将水抽干后,揪出凶手
文章图片

政府强力干预 , 抽干水找元凶因为此次的灾难 , 喀麦隆政府下定决心要找到潜藏在尼奥斯湖底的“凶手” , 将之绳之以法 , 避免此类灾难再一次发生 , 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专家组在尼奥斯湖区域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 。
专家们通过分析死者和幸存者的状态 , 得出他们是二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 , 再结合尼奥斯湖上飘着的袅袅白烟 , 乔治·宁和比尔·伊万斯带领的团队对湖水先进行了检测 , 得出这些白色的烟雾就是二氧化碳 。
1986年非洲“杀人湖”一夜夺走1700人生命,将水抽干后,揪出凶手
文章图片

顺藤摸瓜 , 专家组在尼奥斯湖底找到了惊人的发现 。
据专家介绍 , “尼奥斯湖在一座火山上 , 湖底有一处二氧化碳的“泉眼” , 不断地向湖水中输送二氧化碳 。 无法溢出水面的二氧化碳越积越多 , 因此尼奥斯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 , 只等外界的一个契机引爆这颗炸弹 , 这样就造成了惨剧 。 ”
而二氧化碳占比九成的尼奥斯湖水 , 在外界的强力作用下 , 全部二氧化碳一时之间溢出 , 使得方圆百里的生灵无机会生还 。
1986年非洲“杀人湖”一夜夺走1700人生命,将水抽干后,揪出凶手
文章图片

那么湖水变成红褐色是怎么造成的呢?揭开了一个谜团的科学家们 , 又把目光放在了湖水的变色上 。 经过认真的检测 , 尼奥斯湖拥有稳定的的分层也展现在人们眼前 。
湖底有高浓度的碳酸盐 , 湖水中又含有大量的菱铁矿 , 再加上二氧化碳 , 尼奥斯湖的湖水按照不同的化学成分有规律的分层呈现 , 维系着微妙的化学平衡 。
这些化学成分之间即互不干扰 , 又因为同在一片湖水中而潜藏着巨大的危险 。
1986年非洲“杀人湖”一夜夺走1700人生命,将水抽干后,揪出凶手
文章图片

事发当天 , 一次意外的山体滑坡促发了这个“开关” , 大量滑落的岩石翻滚到尼奥斯湖中 , 落水的石块引起了湖水巨大的翻滚 。 这一外力的搅动 , 打破了这个长久以来的微妙平衡 , 这才发生了这一“人间惨案” 。
而当天尼奥斯湖湖底的火山喷发搅混了湖水 , 这又一巨大的搅动力量一边把湖水中的二氧化碳逼出水面 , 又把湖底的菱铁矿翻到了湖面 , 于是在形成了惨案的同时 , 也把湖水变成了诡异的褐红色 , 看起来更加的骇人听闻 。
1986年非洲“杀人湖”一夜夺走1700人生命,将水抽干后,揪出凶手
文章图片

安装报警装置 , 避免再生惨案然而 , “发怒”过的尼奥斯湖突然之间归于平静 , 就像一夜之间索人性命千余条的事情从没有发生过 , 仍旧安安静静地“独自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