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5G毫米波天线的神秘面纱( 二 )


图2a:打开AiP外壳后的照片 。2b:AiP正面3D X-ray照片 。2c:AiP截面3D X-ray照片 , 绿色虚线方框标示其中一组mmWave天线结构的位置 , 载板厚度由右侧蓝色双箭号标示 。
仔细观察载板内部结构 , 可以清楚看到有四个由绿色虚线方框标示的大区块 , 这些就是5G mmWave天线结构 , 由X-ray断层扫描分析(图3) , 可以清楚获得天线区块在载板中的分布位置 , 提供进一步分析需要的截面试片制备关键信息 。
揭开5G毫米波天线的神秘面纱
本文插图
图3
图3:AiP X-ray断层扫描照片 , mmWave天线位置较偏向于载板正面 , 载板背面接PMIC、Tx/Rx芯片以及被动元件 。图中绿色虚线方框标示四个mmWave天线结构在载板底部的位置 。
尽管由图2与图3的 X-ray 分析已能观察到天线结构 , 但为了解析更细致的内部结构 , 必须仰赖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 。图4大图是mmWave天线截面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影像 , 影像涵盖面积大致与上方小图(截面X-ray照片)绿色虚线方框相同 , mmWave天线主结构则位于M1-M2之间 , 该天线 是属于偶极子天线(Dipole antenna) , 主结构由上下两片近乎正方形的平行金属板(A1 & A2)构成 , 其边长大约为1.7mm (A1)与1.6mm (A2) 。
揭开5G毫米波天线的神秘面纱
本文插图
图4
图4:上图为AiP截面3D X-ray照片 , 绿色虚线方框标示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分析面积 。下图为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照片 , 偶极子天线位于载板最下方(载板正面 , M1–D1–M2) , 红色双箭号标示为垂直传输线 , 载板各层位置由下图左侧黑线与红线标示 , M代表金属层 , D代表介电层 , M8–D8–M9为核心层 。
仔细观察图4 , 此载板为16层的BT树脂载板 , 第8层(M8)与第9层(M9)金属层之间为核心层 , 往上(载板背面)与往下(载板正面)各增层7层 , 分别是M1到M7与M10到M16 , 各金属层厚度与之间的介电层(由D表示)厚度相对关系整理于图5中, 由图中相关尺寸资讯来看 , 我们发现此载板增层并非是对称性的 , 往背面增层的介电层厚度较小 , 尤其越接近背面(D13-D15) , 厚度甚至只有第一介电层(D1)的1/5 , 至于金属层厚度则介于13-17微米之间 , 所以整体来看 , 正面厚度大约是背面厚度的1.9倍 。为何载板是采用非对称式的增层 , 这很可能是为了与mmWave波长匹配才有如此的设计考量 。
载板主要是由平面金属层、链接上下金属层的通孔(Via)以及介电层胶体所构成的 。平面金属层包含铜箔(Cu foil)与电镀铜(Electroplated Cu) , 通孔则是经由定位激光钻出孔洞后 , 再利用电镀方式将孔洞填满 。在此的观察重点为:电镀铜的质量、电镀铜/铜箔界面、铜箔/介电层胶体接口 , 以及通孔偏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