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夫妇在杭州生下了四个孩子,1876年6月24日,他们的长子诞生,取名叫John leighton Stuger,即约翰·雷登·斯图尔特,“司徒雷登”这个译名是他的中国名字。
文章插图
司徒雷登11岁回美国读书之前,一直生活在中国,能说一口流利的杭州话。
1887年,小司徒雷登回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上学,美国同学还讥笑他是“不会说英语的怪物”,1893年,他考入汉普顿悉尼学院。
28岁博士毕业后,他带着新婚妻子回到杭州,直到《别了,司徒雷登》发表前的半个月,飞回美国,前前后后在中国生活了50年,因此他的自传就叫《在华五十年》。
1955年8月1日,79岁的司徒雷登留下遗嘱:
一、设法把一只中国明代五色花瓶物归原主。那是1946年周恩来离开南京时送给他的礼物。二、如有可能,我的骨灰应安葬与中国北平燕京大学之墓地,与吾妻遗体为邻;如果此种安葬证实不可能,则可安葬于其他任何地方。
文章插图
【 传教士|燕京大学首任校长: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葬在中国,为抗日入狱4年】1949年,司徒雷登在中美关系僵局后黯然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司校长郁郁寡欢,患上了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和失语症,三个月后中风,后半生几乎是在卧床中度过。
尽管曾为燕京大学募得巨款,但是司徒雷登回到美国后,晚年生活相当拮据,因为大半生都在中国,没有再美国工作过,所以也没有什么社会保险,晚年无任何积蓄,当大使的时候,他月薪1000美元,可惜那些钱几乎全部捐献给了燕大建校,到头来,两袖清风,素无积蓄。他晚年在美国,仅有的收入是后来一家慈善机构“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理事会”每月提供的600多美元退休金。
1962年9月19日,在学生傅泾波一家照顾下病逝与华盛顿,终年86岁。
文章插图
傅泾波祖上曾是满族正红旗,父亲是基督徒,在金陵神学院认识了司徒雷登,司徒雷登后来北上成为燕京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傅泾波转校成为燕大学子,毕业后,成为司徒雷登的私人秘书和助手,直至校长去世。
自从司徒雷登中风,他就居住在了傅泾波家,傅泾波到美国后,没有找工作,也不做生意,基本都围着司徒雷登转,俩人不是写信,就是出去散步。
傅泾波的女儿傅海澜回忆家中这位特别的老人:
“我父母对司徒雷登完全像父亲一样看待,我们几个孩子一直用英文叫他 ‘Grandpa( 爷爷 )’ ,我们的下一代又用中文叫他 ‘ 太爷爷 ’ 。直到今天,孩子们还记得那位颤颤巍巍的高个子太爷爷。 ”
对这个中国学生,司徒雷登极为感激,他在回忆录中感慨:“傅泾波于我,就像我的儿子、同伴、秘书和联络官。”
文章插图
1952年燕京大学重组,燕京大学被拆分,在香港的部分被并入香港中文学大的崇基学院;在大陆的,文科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等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系并入中央财经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民族学系、社会学系、历史系并入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
院系调整的同时,高校校址也进行了变更,北大从原来的红楼迁至燕京大学校园。
如今,燕大的燕园已经变成了北大的燕园,燕大校长妻子艾琳的墓地也早已变成了北大的体育活动场地,他们相濡以沫的故居临湖轩则成了北大的会客厅。
司徒雷登生前唯一的遗愿“我生在中国,也愿意死在中国。”可惜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他只得落葬故里杭州。
2008年11月17日,司徒美登的骨灰被安葬在他的出生地杭州半山腰的安贤园,此时距离他去世已经过了46个年头。
文章插图
他墓碑上的介绍极为简单,除了“燕京大学首任校长”八大大字外,也没有任何别的了。
“原来他乡是故乡”,这个不是中国人的中国人,直到最后,都执拗地认为中国才是他的家。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
- 肯德基|00后大学生的「职业代吃」江湖:重新定义“吃软不吃硬”
- 遗址|中国最早的“大学”在哪?考古确定稷下学宫遗址
- 大学城|穿越两千年!山东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大学城”——稷下学宫
- 奥什|汉语传真情 武术架金桥2022年汉语桥—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线上功夫营正式开营
- 哥伦比亚大学|新书架丨《孤独:一个社会问题》:孤独是什么?孤独有多盛行?
- 李洋|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画笔下“de”榜样
-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珞珈文库揭牌
- 陈思和|什么书可以读一辈子?听复旦大学教授聊“有效阅读”
- 遗址|“我们村就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城”!山东一地稷下学宫遗址确定 百家争鸣在这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