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天元皇太后玺的被盗、流离与回归( 二 )


从“皇后之玺”到“天元皇太后之玺”
迄今仅存的两件皇后、皇太后玺先后都在陕西发现 , 打破了隋唐之前帝后玺出土的零记录 。 千百年来颇费猜详而依然云遮雾障的帝后玉玺、金玺 , 终于显露真身 。 这两件玺印的发现 , 直接向我们透露出有关秦汉南北朝帝、后玺印制度的若干重要消息 。
皇后之玺
西汉帝后玺制与乘舆六玺
先是1968年 , 咸阳渭河北源上的韩家湾狼家沟发现的“皇后之玺”玉印(图1) , 消息一经报道 , 即引起了玉玺归属的讨论 。 一种意见据其发现地近长陵而推断为吕后之物(秦波《西汉皇后玉玺和甘露二年铜方炉的发现》) 。 另有学者则认为玉玺系偶然捡获 , 没有考古学上的证据说明它和吕后有关 , 但肯定其时代为西汉文景至武帝前后(王人聪:《新出历代玺印集释》) 。
【历史故事】天元皇太后玺的被盗、流离与回归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天元皇太后玺的被盗、流离与回归
文章图片
皇后之玺(图1)
现在看来 , 此玺的时代还可追溯至汉初 。 近年虎溪山沅陵侯墓出土的“吴阳”玉印(图2) , 时代下限为文帝后二年(前162) , 上限可在高后时期 , 其文字体势及琢治风格与之相比 , 颇为接近 , 说明汉初玉印的工艺已经成熟稳定;玺文与高祖卒年前后所颁制的“高寝丞印”封泥文字比较(图3) , 亦不至为晚 。 再与陈介祺旧藏秦“皇帝信玺”封泥相衡(图4) , 除有无界格之别外 , 印文更为近似 。 而且 , “皇后之玺”为累世传授之物 , 不为某代皇后专属 , 故从逻辑上分析 , 它的制作 , 也当在立国之初 。 那么 , 此玺曾为吕雉所佩,也是完全可能的 。
【历史故事】天元皇太后玺的被盗、流离与回归
文章图片
吴阳(图2)
【历史故事】天元皇太后玺的被盗、流离与回归
文章图片
高寝丞印封泥(图3)
【历史故事】天元皇太后玺的被盗、流离与回归
文章图片
皇帝信印封泥(图4)
“皇后之玺”的重要性在于串连起陈介祺旧藏“皇帝信玺”封泥以及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图5)与古籍记载等一组史料 , 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秦汉帝、后玺的实际情形 。
关于汉皇后玺的质料,在卫宏《汉旧仪》中有一段前后相抵牾的记载 , 历来难以疏通 , 但论玺印制度的学者却无法回避:
皇后玉玺 , 文与帝同 。 皇后玉玺(《汉官旧仪》作“皇后之玺”) , 金螭虎钮 。
既称玉玺又云金质 , 显然是矛盾的 。 再看前后起句重出 , 也不合古今语言习惯 。 同书前条记述皇帝玺的文字是这样的:
皇帝六玺 , 皆白玉螭虎钮 , 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 , “天子信玺” , 凡六玺 。
《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皇后玺:
皇后玺 , 文曰‘皇后之玺’ , 方寸五分 , 高寸 , 麟钮 。
比较起来不难看出 , 《汉旧仪》有关皇后玺的文字似有脱讹 。
现在发现的皇后之玺 , 明确了是白玉螭虎钮 , 那么“金螭虎钮”当是传讹或者后人妄改 。 而相比之下 , 《汉官旧仪》作“皇后之玺” , 则比较合乎辞例 。 全句显然另有脱漏文字 , 现在的实际情况似乎是:皇后玉玺与帝同 , 文曰“皇后之玺” , 玉螭虎钮 。
【历史故事】天元皇太后玺的被盗、流离与回归】皇帝六玺没有实物传世 。 现在由“皇后之玺”的出现以及它的质料、钮式与《汉旧仪》记载的皇帝玺相同 , 可知在汉代它们处于同一等级上 , 那么 , 形态也应该相去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