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评价平台|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平台|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文章图片
2020年5月29日 , 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上海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 , 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 , 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 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完成的“毫K级稳定度卫星载荷热控技术”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李儒新 ,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研究员赵小翔 ,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齐振一 ,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研究员步炳根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叶伟松 ,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杨根庆 ,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亲波等专家组成 。
【科技成果评价平台|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经过专家评审 , 认为该项目成果依托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空间科学(二期)首发星 , 是中国迈向引力波空间探测的第一步 , 在国内首次实现了5mK温度稳定度卫星载荷热控技术 , 保障了“太极一号”卫星有效载荷所有技术验证任务的圆满完成 。 该成果主要创新点如下:高稳定性控温技术:本成果针对近地轨道外热流波动剧烈 , 星上电磁环境复杂 , 提出了三级控温的方式 , 采用高分辨率测温系统 , 解决了外热流波动剧烈带来的干扰问题 , 在轨实现了5mK高稳定性的载荷热控要求;舱段级的热控试验技术:在舱段级的热控试验过程中采用短周期瞬变热流的模拟方法 , 建立了二级控温边界超出空间环境效应 , 在轨试验数据表明 , 舱段级试验充分考核了热控控温技术的鲁棒性和有效性;高分辨率在轨温度测量技术:在轨采用恒流式测温电路以及屏蔽抗干扰技术 , 在国内航天器上首次实现了亚毫K级温度稳定性的测量 。 该成果在热控温度控制稳定性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比国内已有的在轨控温稳定性提高了1-2个数量级 , 有力地支撑了后续的引力波探测任务 。 经专家组全面审核 , 与会专家一致同意 , “毫K级稳定度卫星载荷热控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