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客户端|华东政法大学推出“四史”学习教育实景微党课


新华网客户端|华东政法大学推出“四史”学习教育实景微党课
文章图片
昨天 , 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在“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交谊楼门口 , 给学生讲授上海解放的历史 。 采访人员徐瑞哲摄
“71年前的5月26日凌晨 , 陈毅老总就是从这幢楼后面的苏州河木桥进校的 。 ”5月27日 , 大上海全部解放的日子 。 当天 , 站在交谊楼门口“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铭牌前 , 86岁的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 , 带着师生重回战上海的风云岁月 。
1949年那个解放上海的前夜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陈毅 , 与华东局秘书长、后来成为华政首任院长的魏文伯等一起 , 在这幢原圣约翰大学跳交谊舞的老楼里宿营扎寨 。 也是在这里 , 5月27日晚上 , 陈毅和上海地下党领导刘长胜等胜利会合 。
“以史为师察己、立德树人观今” , 在全国文保建筑群所在地华政园 , 这堂“四史”学习教育实景微党课串起了校园里一系列“一楼一事” 。
每块墙砖都见证历史
如今 , 通向苏州河南岸的那座木桥已不复存在 , 但始建于1919年的交谊楼仍然健在 。 徐建是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建校时的首届学子 。 “当年我们的开学典礼 , 就在这幢交谊楼里举办 。 ”
5月26日 , 指挥解放上海战役的陈毅率部入校 , 其余部队则从木桥上游的铁路桥进校;5月27日午后 , 上海解放;5月28日 , 上海正式完成历史性的交接 。
“为了今天的情景课堂 , 昨天晚上一夜没睡好 。 ”因年事已高 , 徐建直言无法走得太远、上得太久 , 但华政校园里“有故事的楼”比比皆是 , 他遥指远方……
红色建筑 , 红色基因 。 每一块墙砖都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见证 。 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就有发生过进步学生集会声援反帝斗争 , 向“五卅”惨案死难者志哀事件的“六三楼” , “我们入学时的教室就在六三楼 。 ”此外 , 还有孙中山先生曾来校演讲 , 在此提出“民主国家、教育为本”的“40号楼” , 等等 。
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
在交谊楼二楼 , 校党委书记郭为禄面向那片校园建筑群之间的大草坪 , 再提“帐篷办公室”的精神 。
1980年10月9日的《解放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封不到500字的读者来信 。 华政前身华东政法学院学生王勇在信中说 , 学院领导和教职员工腾出所有办公用房 , 改作学生教室宿舍 , “党的优良传统又回来了!”
作为新恢复的学校 , 1979年华政招收了300名大学生 , 1980年又招新生400名 , 当时校舍十分紧张 , 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都很缺乏 。 于是 , 包括曹漫之等在内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决定让出宽敞明亮的大办公楼 , 行政、后勤等部门都搬进在草地上搭起的5顶大帐篷内办公 。 暴雨侵袭之下 , 篷内阴暗、潮湿 , 有时还要漏雨、进水……目睹此情此景 , 学生自发写信 。
“我们都是教育者 , 又是学习者;我们既做思想者 , 又做实践者 。 ”郭为禄说 , 华政的历史是身边的历史 , “致敬历史、面向未来 , 全校‘四史’教育还要进课堂、进活动、进仪式、进队伍 。 ”(采访人员徐瑞哲)
_本文原题为:校园“一楼一事”细述红色基因
【新华网客户端|华东政法大学推出“四史”学习教育实景微党课】华东政法大学推出“四史”学习教育实景微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