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 二 )


在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良中 , “天人感应”学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
这一论点的提出 , 让天气变化成为了一件极具神秘色彩的事情 , 将气候的变化 , 说成是上天的意志 。
这种理论的提出让政府层面 , 不会再进行天气预测了 , 而且也会对民间的天气预测行为 , 进行打压 , 这种压抑的氛围让我国的气象预测理论 , 陷入了瓶颈 。
虽然我国古代政府会设立专门的气象监测官员 , 还发明了测定风向和风力的“相风铜鸟”和“五音测风”法 。
但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测天气的异变 , 来推测统治者的政治行为是否出现隐患 。
【爱历史】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
文章图片
▲山西大同圆觉寺塔顶的相风铜鸟
因此即使古代政府官员依靠这些先进仪器 , 成功预测了天气异常 , 也不会将这些信息告诉百姓 , 而是想尽办法从政策上做出调整 , 希望能够让上天改变“心意” ,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
【爱历史】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这也就让百姓们错过了避灾的最佳时间 , 这种“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思想 , 也成为了中国农业科学发展的拦路虎 。
即使在政治氛围相对宽松的时间里 , 古代的士大夫阶级在谈论气象预测的时候 , 也十分喜欢在里面加上一些哲学观点 。
比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 , 就记载了自己的一次预测经历 。
当时汴京城遭遇了罕见的大旱 , 社会各界人士举行了很多祈雨活动 , 之后连续多天 , 天气阴沉 , 这让京城上下欢呼雀跃 。
但随后一天 , 突然天气放晴 , 连泥土都被晒得十分干燥 , 京城百姓们都觉得一定是自己心不够诚 , 便想要再做几场法事 。
【爱历史】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
文章图片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
但被召进宫的沈括却和皇帝说 , 明天就要下雨了 , 事后果然应验 , 旁人问沈括是怎么预测的 。 沈括便从阴阳五行的理论讲起 , 却并没有给出任何的事实依据 。
但沈括的言论 , 还是受到了一众文人的追捧 , 这种故事的盛行 , 显然让天气预测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们的特权 , 这显然是不利于农业科学的发展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对于气象预测 , 还有许多十分实用的记载 , 比如如何通过云彩的颜色和形状来判断天气 , 还有对不同海拔气象差异的详细记录 。
这也从侧面说明 , 沈括对于降雨的推测 , 很有可能是基于观察的 , 但是在同僚面前他还是不得不大谈玄学 , 这也体现出了中国古代气象预测发展 , 面临的阻力有多大 。
三、其他气象预测方法
除了观察日月和云彩之外 , 古人还研究出了许多不同的气象预测方法 ,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二十四节气的提出 。
【爱历史】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
文章图片
▲二十四节气图
古人在年复一年的农业劳动中发现 , 虽然每年气象变化存在不同 , 但大体趋势却是高度统一的 , 在总结后 , 古人将一年中几个最重要的时间节点挑选出来 , 就成为了如今的二十四节气 。
由于细致的气象预测 ,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 , 因此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跟着节气的变化 , 进行劳动内容 , 虽然有时候这会令农业生产出现一定的损失 ,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 , 都还是很可靠的 。
甚至直到今天 , 许多中国农民依然以节气作为农事的重要参考 , 这也说明了古人的智慧 。
与此同时 , 古人们还发现了身边的动植物 , 也可以作为气象预测的参照物 , 像我们熟知的“蚂蚁搬家”、“燕子低飞”都是十分经典的例子 。
相对于观察云彩 , 小动物的行动变化无疑更加直观 , 因此这种观察形式也被农民广泛采用 ,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
【爱历史】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
文章图片
▲搬家的蚂蚁
在《齐民要术》等著作中 , 贾思勰等人不但提出了几种判断天气变化的方法 , 更针对特定的天气变化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 教育百姓在面对不同天气时 , 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
而且在民间依然有很多有识之士 , 在用心整理各地流传的气象预测知识 , 虽然这些内容无法受到官方的认可 , 但是像清代梁章钜所著的《农候杂占》等作品 , 依然给百姓的生产带来了一定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