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后来过得怎么样了?,从小镇里出来的高考状元


灼见|后来过得怎么样了?,从小镇里出来的高考状元
文章图片
我的小镇家乡
May.
27
小镇和农村出身的青年 , 人生本就走在一条更加艰难的路上 , 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度过茫茫寒夜 。
前两天看到“小镇做题家”这个词真的是感慨良多 , 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词 。 看到一些友邻转发说这个词太刻薄 , 其实我觉得用来自嘲并没有什么问题 , 而且能够引发大家对教育体制、小镇青年困境以及阶级固化、贫富差距的思考 。
我2012年从广西考到上海的复旦大学 , 当时是高中所在市的状元(市状元也只能上复旦 , 可见当地教育之落后) 。 收到高考分数之后 ,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 , 当时我剪了一头男式平头短发(女生) , 我妈说 , 你得了状元又有什么用 , 头发剪得这么短 , 以后嫁不出去就是个废物 。 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格格不入的女性在穷乡僻壤里受到的恶意的一个小小缩影而已 , 也是我为什么拼了命也要逃离令人窒息的小镇 。
作为一个贫困省大山里出来的孩子 , 我在上海也经历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 , 第一次坐地铁 , 我不知道该怎么坐 , 又怕出丑 , 于是让和我一起考到上海的同学 , 从上海的另一端松江大学城坐地铁到五角场 , 然后带我坐地铁 。 贫困小镇出来的青年 , 心底真的有很深的自卑 , 害怕被别人看出来没坐过地铁 。
复旦校园里有全家便利店 , 我在那里买了日式咖喱猪排饭 , 这是我第一次吃“日本”咖喱 , 激动地拍照上传人人网 。 后来被朋友带去吃萨莉亚意大利餐厅 , 以为这是正宗的意大利菜 , 后来还多次有意无意地在社交网站上炫耀自己去吃了“意大利菜” 。
来上海之前我从来没见过外国人 , 我爸妈对西餐的想象就是用刀叉吃饭 , 有一次把整个猪蹄用盐水煮熟 , 不切块 , 一家人用刀叉把肉切下来吃 , 假装在吃西餐 , 但实在太难了 , 最后整个猪蹄扔了;我妈还做过火腿肠炒饭 , 然后用生菜包着吃 , 这也是她想象中外国人的吃法 , 但生的蔬菜实在吃不下 , 最后还是把生菜炒熟了 , 我妈说 , 外国人成天吃这个 , 也太可怜了 。
在复旦我读的是“经济管理专业大类” , 是我父母给我选的专业 , 因为我的分数正好卡在这个专业上 , 也是这所学校最热门的专业 。 高中期间埋头学习 , 也没有电脑 , 我对大学专业一无所知 , 虽然骨子里的叛逆让我想要选择和父母期望所不一样的专业 , 但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选择 , 于是最后还是去了这个专业 。
大一的时候 , 我发现大学里学的内容和高中完全不是一个套路 。 高中时 , 我的数学成绩其实很好 , 但我心里其实很清楚我并不擅长数学 , 我数学好完全是因为做题 , 我做的题量是别人的两三倍 , 高考时每一道题 , 我看一眼就知道题目的原型我曾经在哪本习题集里做过 , 我会做并不是因为我知道背后的原理 , 而是因为我把答案背下来了 。
到了大学里 , 我也试图这样做 , 但根本行不通 , 因为题海战术的前提是你别的啥也不做 , 就做题 , 而大学里要做的东西太多了 , 时间太少了 , 不像高中时 , 高二上就把课程上完了 , 剩下一年半就是做题 , 我已经把整个题库都做完了 。
高中时我曾经熟悉的题海战术在大学里完全失败了 , 高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一塌糊涂 , 多次挂科 , 最后是老师看我挂太多次 , 实在不忍心 , 才让我过了 , 不至于毕不了业 。
我这个专业其实是“专业大类” , 大一结束后会根据大一的GPA进行分专业 , 其中金融学、经济学是最热门的专业 。 由于大一时的GPA惨不忍睹 , 我被分到了没人想去的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 , 进了这个专业的都是大一时成绩垫底的学生 , 我二点几的绩点成了全班第一 , 最差的绩点大概只有一点零 。
班上一共19个人 , 根据我的观察 , 超过一半都和我一样是来自贫困省或者经济能力一般的家庭 。 大一时宿舍里的四个女生 , 来自上海和江浙的两个女生都成绩很好 , 进了热门的专业 , 我和另外一位也来自比较贫困地区的女生则成绩垫底 , 进了最冷门的两个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