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日冕观测进化史:日食太少,我们就造一个出来( 三 )


所以 , 在地面上开展日冕仪观测 , 必须进行日冕仪台站选址工作 。
我国日冕仪研究起步虽晚 , 正在加速追赶中
其实 , 早在1930年 , 世界上第一台日冕仪就诞生了 。
日冕|日冕观测进化史:日食太少,我们就造一个出来
本文插图
法国人B. Lyot发明了内掩式日冕仪 , 在海拔2870米大雪之后的比利牛斯山上 , 成功观测到日冕 , 这是人类向“人造日全食”迈出的“里程碑”式一步 。
自此之后 , 随着观测目标和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 , 瑞士、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先后将日冕仪作为地面常规设备 , 开展了日冕连续观测 。 日冕仪的探测视场、时间/空间分辨率、杂散光抑制水平不断提高 , 并由地面观测步入了自主空间探测 。
目前 , 日冕仪已经成为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科学研究和监测的必不可少仪器 。
那么 , 我国的日冕仪研究状况如何呢?
与发达国家相比 , 我国日冕仪研制起步较晚 , 最早的日冕仪研制始于南京 。 1959年6月由南京大学组织在甘肃祁连山朱龙关地区开展日冕仪测试 , 但受到了当时仪器简陋和观测环境的限制 , 未能成功拍摄到日冕图像 。
几十年后 , 我们中国西部太阳选址队伍携带科学设备先后考察了新疆、西藏、宁夏、青海、四川和云南等省市的60多处址点 。 通过科学分析 , 结合交通、气象气候要素、地理地质条件、社会和人口发展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 获得了数个较理想的日冕仪台站候选点 。
如今 , 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 , 我们于2013年在海拔3200米的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完成了日冕仪的建设 。 这不仅开启了我国非日全食时的日冕观测 , 而且证明了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的确存在符合地基日冕仪观测的优良址点 , 为我国日冕仪的研制 , 夯实了基础 。
经过对日冕仪不断升级改造 , 并与国内重点大学、研究所开展交流合作 ,2017年 , 团队又完成了丽江日冕仪高海拔实验基地的建设 。 同时 , 团队还集中了优势力量开展与山东大学(威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的合作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2018年10月22日 , 我国自主研制的日冕仪样机在丽江日冕仪高海拔试验基地成功获得了绿线日冕图像!
这次试验的成功是我国在日冕仪关键技术上的历史性突破 , 标志着我国已经步入国际日冕仪研制梯队 。
虽然取得了这样的突破 , 但科学家们心里都非常清楚 , 我们和国际第一梯队还有不小的距离 。 因此 , 在成功获得日冕图像后 , 科学家们马上投入了新的研究 。
这一次 ,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太阳K冕亮度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