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银|古人使用的碎银子,究竟怎么来的?看完不想穿越回古代了

银子这东西,在古代是作为货币存在的。当然,在明清以前,白银和黄金的流通范围还很小,人们大多数使用的是铜板。明以后,白银才普遍被作为货币使用。
所以,在阅读明清小说时,我们经常能看到关于碎银的情节描写。
譬如《金瓶梅》第一回里,西门庆称了四两银子让小厮去购买猪羊鸡鸭和金华酒等物品;
碎银|古人使用的碎银子,究竟怎么来的?看完不想穿越回古代了
文章插图
而在《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路过女儿国一节,在他们临走时,文中写道:
那女王又赐出碎金碎银一盘,下龙床递与行者道:“你三人将此权为路费,早上西天。待汝等取经回来,寡人还有重谢。”
直到一百多年前,人们还在使用白银作为货币,譬如仲芳氏的《庚子记事》十月初七日就有记:
“香油每斤银一钱四分,猪肉每斤银一钱。”那么,白银在古代,究竟是怎么流通的?
无论任何时代,钱币都是由国家设有的专门机构来铸造。譬如在清朝,北京东城石大人胡同的宝源局和北新桥的宝泉局,都是专门铸造钱币的官方机构。
但是银子,却不一定是官方浇铸的,而且市面上的白银大部分都是民间的炉房和银楼浇铸的。
这些新浇铸出来的银子,有每个一百两、五十两的大元宝,次一级的,是每个十两、五两的银锭,最小的也是每个一两的银锞子。
可是呢,在古代,银子的购买力是很强的。譬如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一家五口的农户一年全部花销也才20两银子;而晴雯、麝月这些比较体面的丫头每月月钱是一吊钱,还不到一两。
这还是在清朝的购买力。
碎银|古人使用的碎银子,究竟怎么来的?看完不想穿越回古代了
文章插图
在写于明朝《金瓶梅》中,银子的购买力更强,如西门庆“用五两银子另买了一个丫头,名称小玉,服侍月娘,又替金莲六两银子买了一个上灶丫头,名唤秋菊”。
而当武松为了要证人帮忙打官司而摸出五两碎银子给郓哥时,接过银子的郓哥是这么寻思的:
“这些银子也够盘得三五个月,便陪他(武松)打官司也无妨?”
由此可知,那个时代的底层市民,一个月的生计大概一二两银子就能搞定。
所以现在有些古装剧里,一顿普通饭菜动辄十几两银子,一个赌徒动辄输掉上千两银子,是非常不符合史实的。
而显然,在日常购买活动中,极少有物品的价格会超过一两银子,像前文我们例举的,“香油每斤银一钱四分,猪肉每斤银一钱。”如果是一大家子,一次性购买两斤猪肉,那也只需要白银两钱,那么如果给出去的是五两的银锭,该怎么操作?
碎银|古人使用的碎银子,究竟怎么来的?看完不想穿越回古代了
文章插图
银子这东西,不像钞票或者钱币一样,看的是“币值”,银子流通看的是重量。所以如果你要用五两银锭购买两钱的猪肉,有两种方式,要么剪掉自己的银锭,将二钱碎银付给店家,要么店家收下你五两银锭,找给你四两八钱的碎银。
无论哪一种方式,你手中多了一把碎银子。
除了找零,碎银的来源还有一种,那就是剪断验明真假。
如前面我们说的,银子大多由民间炉房和银楼浇铸,而这些老板人品参差不齐,有的会偷偷在银锭里面罐铅,就是表面一层薄薄的是银子,但是中心都是廉价的铅。
譬如在明清小说《醒世恒言》中,写到一个名叫强得利的地痞流氓,骗的人家二锭大银子,就去找银匠倾销,这银匠见过无数真银假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他的银锭是假的:
“大郎被人哄了,这是铁胎假银,外边是细丝,只薄薄一层皮儿,里头都是铅铁。”
强得利不信,老银匠便给他剪开,果然那银皮裂开后,露出了假货,
因此,为了避免收到假银锭,大部分人在交易中收到银锭时,会将其剪断。而经过这么一剪,如果是真的银锭,那很自然就变成了碎银。
碎银|古人使用的碎银子,究竟怎么来的?看完不想穿越回古代了
文章插图
如此看来,古人使用白银购物似乎也不太复杂,无非最多比我们今天使用钞票多一道“剪银子”的程序而已。如果这么一想就错了,虽然是剪银子,但其繁琐程度超乎你想象。
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丫头晴雯生病,贾宝玉命人从外边请来一个大夫为她看病,因为不是自家合约的大夫,所以要给人家车马钱。丫头麝月就和贾宝玉去找钱,文中写道:
“于是开了抽屉,才看见一个小簸箩内放着几块银子,倒也有一把戥子。麝月便拿了一块银子,提起戥子来问宝玉:“那是一两的星儿?”宝玉笑道:“你问我?有趣,你倒成了才来的了。”麝月也笑了,又要去问人。宝玉道:“拣那大的给他一块就是了,又不作买卖,算这些做什么?”麝月听了,便放下戥子,拣了一块,掂了一掂,笑道:“这一块只怕是一两了,宁可多些好,别少了,叫那穷小子笑话。不说咱们不识戥子,倒说咱们有心小器似的。”那婆子站在门口笑道:“那是五两的锭子夹了半边,这一块至少还有二两呢!这会子又没夹剪,姑娘收了这块,再拣一块小些的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