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条与羊毛组合而成的拎包。
郑轲正在打磨作品。
文/本报采访人员 许舒昕 图/受访者 提供
手作,除了有字面意思“亲手制作”以外,也代表了一种态度——用手艺表达心中所想,观照生活。近些年,手作在国内流行起来。在厦门的街头巷尾,你也可以发现不少手作人,支着小摊,兜售自己亲手打磨的作品。郑轲,就是这样一位自由手作人。对手作有着狂热兴趣的她,2015年来到厦门同安后田村,用毛毡制作一系列手工产品。在对羊毛数以万次的搓揉、勾结与缠绕中,“轲人造物”品牌应运而生。如今,她的品牌吸纳了17.3万粉丝。
一团毛一盆水 “揉”出创业路
2012年的郑轲,刚刚从集美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这位洒脱随性的女孩,不同于常人匆匆涌入“社会大学”的校门,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两年多的时间里,郑轲一直在看世界的路上。
“旅行需要成本,也促使我去寻找收入来源。”在大理旅行时,郑轲开始思考自己的谋生方式——她找到了手作,在大理的街头支起了一个小摊。一开始,她选用综合材料做一些偏森系的手工物件。直到一次偶然,隔壁摊位的外国友人用毛毡做的脏辫吸引了她的目光,“毛毡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制作时,双手和大脑都很自由,我很享受这种过程。”
【 工作室|郑轲:用手作传递生活态度】取用不同颜色的羊毛,用肥皂水轻轻打湿,经过双手反复揉搓、折叠,就能翻转出不同造型,可以是俏皮可爱的小黄鸭帽、清新的水果草莓包、乡村田园风的椅套……在郑轲的工作室,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毛毡作品。如果没有伸手触摸,很难看出它们是由一团团五颜六色的羊毛“变”出来的。
郑轲与先生廖海明相识于大学校园,结爱于云南大理。在廖海明的鼓动下,郑轲回到了厦门创业。目前,他们主打线上运营,她负责产品的设计、制作,廖海明负责拍摄、运营。
手作尊崇自然 随心而至
郑轲的老家在河南,走出家门就是一片广袤的田野,这让郑轲对一切自然元素有着无比的崇敬。初到厦门,郑轲喜欢骑着摩托车到处乱逛,“骑到后田,看到了一棵很大的榕树,就想把工作室安在这里。”于是,郑轲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将一座落满尘埃的闽南古厝翻新成自己的个人工作室。
“我很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就想把这些元素运用到我的作品中,表达我的生活态度。”工作室门前的榕树,启发了她将藤条与羊毛组合在一起。藤条在羊毛中若隐若现,被制作成拎包、花瓶、茶垫等。抚摸面料,不仅能触到榕树枝条的纹理,还能感受到植物生长的张力。这也是郑轲渴望传递给大众的——在每件手作中倾注温度与灵魂,传递一种创意态度和生活精神。
2018年,郑轲成为一名母亲。角色身份的转变,给她带来了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感知。“过去比较内向,属于‘埋头苦干’型选手,不爱与人交流。生了宝宝后,分享欲爆棚,非常渴望与人分享交流。”现在,每个星期的周六是他们的“毛毡分享日”,她希望能以羊毛毡为媒介,通过创作来理解生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者:许舒昕
来源:厦门日报
- 非遗|福州侯德榜故居打造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室 古民居焕发“新活力”
- 歹徒|崔译文青年工作室揭牌仪式暨2022年开学第一课录制活动举行
- 工作室|长春听障青年创作《百虎图》迎虎年
- 中国美食|冬奥志愿者用手绘作品让中国文化通过冬奥走向世界
- 中国文化|冬奥志愿者用手绘作品让中国文化通过冬奥走向世界
- 小号|联合国虎年邮票设计师潘虎:小时候上过《长江日报》,未来想将工作室放在武汉
- 实验室|联合国虎年邮票设计师潘虎:小时候上过《长江日报》,未来想将工作室放在武汉
- 厨艺|央视管彤大方秀厨艺!戴医用手套油炸大虾,疑用矿泉水洗菜爱卫生
- 大赛|我和我的家乡?到家了吗?一起用手机相机记录家乡变化吧
- 工作室|小炉匠琉璃工作室获得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和山东省工艺美术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室双收